從“牛滾凼”到“洗浴城”----李子埡礦區(qū)澡堂的變遷
下班出井,洗去一身煤污和疲勞,是煤礦工人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既定項目。
李子埡煤礦是和原南充地區(qū)的一個叫“柏梓洞”的煤礦合并而成的,今年是建成投產(chǎn)30周年,恰好與改革開放同行。
三十年風雨兼程,三十載滄桑巨變。不說那寬闊的水泥公路上,25分鐘一趟的公交車開到了礦區(qū),不說那鱗次櫛比的一幢幢樓房取代了板壁房、吊腳樓,也不說割煤機、綜掘機淘汰了人工采煤、人力推車,從年產(chǎn)15萬的小礦發(fā)展成為年產(chǎn)90多萬噸的機械化礦井……單看看現(xiàn)在礦工們每天必去的澡堂,就足以讓人深切地感受到:礦山的變化實在大??!
該礦的職工澡堂搬了四次家。三十年前,澡堂在半坡上,一間五、六十平方的瓦房里,四壁透風透光,幾個1米多長、不足1米寬、高不過20厘米的池子,上面1根銹跡斑斑的水龍頭,幾個人擠在下面,洗頭洗身上,都是用一坨像黃泥巴一樣的肥皂,大家戲稱是免照燈、通風良好的“牛滾凼”??蓭煾祩冋f,這已經(jīng)好多了,以前洗澡是用燒紅的釬子在一口大鐵鍋里把水激熱用水瓢舀著淋著洗,出井走慢了就要等到第二鍋第三鍋水。八十年代初,礦里在距井口約300米處新修了一座職工澡堂,大池、淋浴都有,洗浴條件大大好轉(zhuǎn),雖然洗滌用品仍然是那種像黃泥巴一樣的肥皂,但礦工們覺得“從地下來到了地上”。大約十年后,這里改造為庫房,澡堂搬到離這座澡堂200米遠的地方,和絕大多數(shù)職工澡堂一樣,基本能滿足職工下班后洗澡的需要,礦工們也變得“講究”起來,浴池邊那些什么“潘婷”、“海飛絲”洗發(fā)水,什么“力士”、“舒膚佳”香皂,琳瑯滿目,但有一點卻令人很不舒服,那就是礦工們進出井,必須穿過當時的“半邊街”集貿(mào)市場“亮相”,黑衣黑臉的礦工們和在購物、買菜的人群中,很不協(xié)調(diào)有失觀瞻?,F(xiàn)在可好了!2007年8月新落成的職工澡堂又搬回了井口附近,不僅占地面積比原來擴大了許多,設計、裝修都是請重慶的知名企業(yè)來做的。寬大的休息室里,擺放著沙發(fā)、鮮花、綠樹,乍一看還以為是星級賓館的接待大廳;四樓是班前會議室,統(tǒng)一的桌椅和布置,職工們開完班前會,來到二樓更衣室,新購置的清一色的更衣箱功能齊全,整整齊齊排列在三間大屋里;換上工裝出來,就進入200多米長的安全文化長廊,安全理念、格言警句、案例故事、溫馨祝福,圖文并茂,一看就懂,直到黑白相間鋪就的井口人車場;礦工們出井同樣經(jīng)過這條全封閉的長廊進入澡堂,澡堂里除了有傳統(tǒng)的大池、淋浴,還有時興的沖浪按摩池、干蒸桑拿室,礦工們不出礦區(qū)就能享受一番城里才有的“洗浴城”,干干凈凈、體體面面地走出澡堂,礦區(qū)的街道上再也看不到黑臉黑衣的形象了。礦工們這下的感覺是“從地上來到了天上”啦!
(廣能李子埡煤礦 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