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濤:童年吃西瓜
我童年時,盡管西瓜便宜得只有幾分錢一斤,但對我們來說仍是夏日里難得一吃的高檔食品。那時,自家地里長得西瓜大都拿到集鎮(zhèn)上去買錢的,只有有客人來了或是天悶熱得實在難忍的盛夏,我家才能吃上西瓜。 雖然西瓜常是安排在晚飯后、乘涼前吃的,但午飯后吃西瓜的“程序”便己經(jīng)啟動——母親會在刷好碗后,將西瓜從田里摘回來清洗干凈,放在涼水中“冰”起來。晚飯后,吃西瓜時刻的臨近催促著我們爭著洗澡沖涼,母親則忙著把飯桌收拾干凈,做著吃西瓜的準(zhǔn)備。 接下來,我們這些洗過澡的孩子就急不可耐的等著吃西瓜了。且慢,還得等一家之主爺爺——我們方言稱“公公”,洗過澡后來切西瓜。他先用一只手將西瓜托起,再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將西瓜彈了彈,隨著彈擊西瓜的“篤篤”聲,用我們家鄉(xiāng)的鄉(xiāng)音自語道:“蠻好!蠻好!”接著在砧板上放下西瓜,操起菜刀,在瓜蒂處切下薄薄的一片圓形瓜皮,手指捏著秧蒂用瓜皮將刀擦了又擦。待他認(rèn)為菜刀確實干凈后,便攔腰將西瓜切成兩半,在西瓜分開的“卟哧”聲中,若是沙瓤大籽的好瓜,公公會晃著腦袋連聲說:好!好!快來吃。我們則會一片歡呼:“沙瓤,沙瓤!”隨后,他便會把西瓜均勻地切開,分給我和弟妹們吃。當(dāng)然,我分得的西瓜總要多些,因為我是他的長孫子,他自己的一塊西瓜卻又總是小些,似乎在表明我那“大”出來的西瓜是他勻給我的。弟妹們對此當(dāng)然也往往不注意發(fā)現(xiàn)這些的,各自開心地吃著自己的那塊西瓜。而父母總是照例最后來吃,他們一般只吃一塊,就會說:“吃勿落(吃不下)了”。這樣,好讓我們多吃一點。 我們那時候吃西瓜的“利用率”是極高的。首先自然是吃那鮮紅或燦黃的瓜瓤,那瓜籽是一定要吐入專門的盆里的,若是丟下一兩粒也要拾進盆里去,以便洗凈曬干后過年時炒著吃。瓜瓤吃完后,母親就會用刀將皮與瓤交界處的一層瓜皮肉削下來,讓我們吃下,并說:“吃了清火格。”這樣,西瓜皮便又會很干凈地被母親收集起來,洗凈后,或切成約一厘米見方的小塊,用少許鹽一腌,第二天早飯時加點醬油、醋,滴幾滴麻油,成為佐歺的小菜;或用開水燙一下,晾干水后放入公公自己做的陶缽甜醬中,做成醬西瓜皮食用;或用鹽腌后一塊塊曬干,成為極可口的西瓜皮干,用來就稀飯十分清香、爽口。因此,到最后丟棄的也只有那用來擦刀的帶秧蒂的小圓瓜皮片了。(馬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