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文:難忘父親的一句話
——寫在父親節(jié)來臨之際
父親曾跟我說過一句話:“人大都是因病而死的,很少有干活累死的。”這么多年來,我正是在父親這句話的影響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我出生在魯西南一個不算富裕的農村,上有2個姐姐,2個哥哥,我雖然不是家里的寶貝疙瘩。在父母的關愛、姐姐、哥哥的呵護下,我不知不覺嬌生慣養(yǎng)出一些毛病。我的少年時代正是實行農村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剛剛開始,那時家家戶戶幾乎沒有什么余糧,吃不飽肚子是常有的事。即便如此,還要天天下地干活兒。繁重的體力勞動,諸如翻地、鋤草、拉犁、割麥等,累得人直不起腰來。我常常是能躲則躲,能逃則逃。記得有一次父親讓我去收拾一小塊馬上要播種大豆的田地,大晌午的干了一會兒就渾身是汗,于是我便放下竹耙到樹下乘涼去了。第二天,父親過去一看,見地沒有整理好,就一把拉過我在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通。我不僅沒有認識錯誤,反倒覺得非常委屈,心里也就多少滋生了抱怨父親的念頭。每當發(fā)生類似的事情, 父親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講,當農民就要以土地為本,靠勤勞謀生,不好好干活怎么能行呢,你耽誤地一時,地耽誤你一年。父親還反復說了文章開頭那句讓我耳熟能詳?shù)脑?。慢慢地,我從父親親身上讀懂了生活的艱辛,從父親的話語中體味出了生活的道理。
其實,父親只有小學文化,一輩子也出過什么遠門,根本談不上什么閱歷豐富。但生活的艱辛和磨礪使他懂得許多讀書人無法相比的道理。在實行農村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剛剛開始的頭幾年年代,迅速擺脫貧困讓家人吃飽飯、穿好衣是農民當時最大的追求。由于我們家人口多,想實現(xiàn)這個目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記得那時候,遇到大旱之年,一畝地播下20多斤種子,連300斤的糧食也收不到。為節(jié)省糧食,村里的許多人家每天只吃一頓飯,而我們家始終是兩頓飯,這并不是因為我們家富裕,而是父親用勤勞彌補了糧食的不足。他白天下地干活兒,晚上帶領全家糊火柴合,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這個家上,是他的辛苦換來了全家生活的安穩(wěn)。我清楚地記得,由于家里生火做飯缺柴燒,大冬天父親冒著刺骨的寒風到南四湖邊揀蘆葦。看著父親滿手皸裂的口子滲出了鮮血,作為兒女,我們心里很不是滋味,而他反倒勸我們說,沒事的,開了春天一暖和就好了。父親的話很平淡,卻飽含著一個父親對兒女博大的愛和對家的無私奉獻。在父親的影響下,我慢慢變得懂事起來,也勤快多了,知道了該怎樣為父母分擔憂愁,怎樣才能讓父母少操心,念高中的學費我沒向家里要過一分錢,全是自己利用假期打工掙來的。
記得剛到部隊時,營區(qū)生活條件不是多好,冬季吃的是蘿卜、酸菜、土豆老三樣。那時我在連部當文書,除完成本職工作外,有空還要和其他兩名戰(zhàn)士負責燒鍋爐供全連取暖,常常是一身汗,一身灰。為了寫出貼近基層實際的文章,白天和戰(zhàn)斗班的戰(zhàn)友們一起摸爬滾打,晚上為了不影響戰(zhàn)友休息只能打著手電筒,躲在被窩里寫草稿,常常是熬到深夜一兩點,一大早還要起床出操。去年轉業(yè)到宵云煤礦工作,為了及時將單位的典型及時報道出去,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說實在的,人都有惰性,我也不例外,有時也想偷偷懶。每當這時,父親的那句話總會縈繞在我的耳邊,警示著我,鼓勵著我,使我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以較高的標準投入到工作之中。
6月18日父親去世整一年,但“人大都是因病而死的,很少有干活累死的”這句話,一直是我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支撐著我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樂觀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霄云煤礦籌建處 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