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chǎn)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
一個共產(chǎn)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有一種記憶,不會因為光陰流逝而淡漠,不會因為時光流轉而模糊。它與時代同行,在時代之光的照耀中歷久彌新;有一種主題,不會因為世事更迭而變換,不會因為歷史久去而封存。它綿延千古,直至永恒。它就是一心為民。
當我們泛舟在那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在公元前十四世紀的上游,盤庚那“讓人民安居樂業(yè)”高亢的聲音折服了眾臣,開創(chuàng)“殷復興,諸侯歸之”的歷史;沿歷史的長河順流直下,我們可以聽到千年以來古人們“為民”的呼喚,從周公的“保民”到孔子的“愛民”,從孟子的“民貴君輕”到荀子的“君舟民水”再到漢唐以來的“民為邦本”,我國的古人們恐怕是世界上最精深的哲學家。唐代“直言勸諫”的勇者魏征,曾以“群為舟,民為水”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勸諫唐太宗要以民為本,善待百姓。宋代詩人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現(xiàn)了范大夫一心以國家和人們的利益為重的情懷。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表現(xiàn)了士大夫的民本思想;而“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句民間俗語則體現(xiàn)了民眾們對“為民”父母官的渴求。歷史如滔滔江水,記得大詩人蘇軾當年曾在赤壁高聲吟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此來感嘆歷史的無情,而“民本”的思想?yún)s猶如這滔滔江水,綿延不息。無論是揮斥方遒的文人墨客,還是胸懷報國之志的有識之士,“民本”思想都被世代傳遞。然而受階級的限制,他們的“重民”是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但“重民” 則“其興也勃焉”;“薄民”,則“其亡也忽焉”的道理,卻被作為治國理政的根本,從古至今,世代延續(xù)。 中國有句古話:“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為什么曾經(jīng)標榜著“為民”而先后登上中國政治舞臺的政黨們經(jīng)不起歷史的考驗,而成為歷史的過客;為什么曾是“星星之火”的中國共產(chǎn)黨卻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建立起屬于人民自己的國家;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為什么年逾古稀的老人,還要遞交入黨申請書?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是真正實踐以“為民”為宗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的黨;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緊密團結千千萬萬心懷“人民”,實踐“為民”的共產(chǎn)黨人,構成了東方巨人悍然不倒的脊梁。記得在我們在小學時曾學過偉大領袖毛主席悼念張思德的文章,毛主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重于泰山。如果那時只是知道張思德“死得偉大”,而如今,我才真正體現(xiàn)會“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的含義。從雷鋒“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到焦裕祿“心里始終裝著全體群眾,惟獨沒有他自己”,從孔繁森“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chǎn)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到鄭培民“永作人民好公仆”,還有任長霞“執(zhí)法為民、無私奉獻”等等,無數(shù)共產(chǎn)黨人繼承和發(fā)揚著“為民”的根本宗旨,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甘當幫助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的知心人,樹立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光輝榜樣,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衷心愛戴。
焦玉祿、孔繁森、鄭培民、周國知這些讓我們?yōu)橹囱龊蛺鄞鞯娜?,已?jīng)以他們真實的事例,詮釋了生命的意義:人只有心懷百姓,真心實意地為百姓謀利益、辦實事,才能得到人民的肯定,才能得到歷史的承認。他們牢記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心為人民謀利益,將“為民”寫在生命的旗幟上。古人云: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作為新時期黨的領導干部,一定要與時俱進,高舉起“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旗幟,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服務,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服務,維護民生,解決民利,落實民權,這必將在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偉大進程中發(fā)揮出重要的作用。“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
我們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作為人民的公仆,應該心里時刻想著人民,為人民而努力工作,發(fā)揚“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為民之利,永作人民的公仆,將“為民”寫在生命的旗幟上,在“為民”中創(chuàng)造人生的價值,實現(xiàn)人生的飛躍。
2012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