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昌明:聽 蟬
夏季,蟬聲響起,在無限風(fēng)光的楊柳枝頭,占據(jù)著季節(jié)的制高點(diǎn),高聲大嗓地呤唱著動人的歌謠,自然便成了這個躁動季節(jié)的“代言人”。聽去,那些嘯聚山林之徒,一聲唱喝,萬聲響應(yīng),呤嘯成群,真正是熱浪滾滾,蟬聲洶涌。 蟬,是個籠統(tǒng)的名字,其實(shí)它有許多種類,剛到夏天,麥子成熟時節(jié),有一種形體較小,鳴聲尖細(xì)的蟬,土話叫“麥哨錢子”,大概是形容它唱的歌像吹口哨子,再過幾天進(jìn)入了雨季,便出現(xiàn)了那種形體較大、粗門大嗓的黑頭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蟬,這種蟬唱起來還頗具唱戲行里“黑頭”的味道呢!聽吧,一聲唱起,山林回應(yīng),一瀉千里。入伏以后,“知了”正式粉墨登場,知了的形體瘦長,顏色略呈墨綠色,其叫聲一改黑頭蟬的直來直去,有了音階的高低。 小的時候,經(jīng)常跑到林子里捉蟬蛹。蟬蛹一般是在傍晚時分從地下鉆出來,睜著一雙驚恐似的大眼睛,四下尋找可攀附的樹枝,一旦找到一顆樹干,便揮動著一雙鋸子形的前腿,奮力往上攀爬,在這漫長的攀登過程中還要進(jìn)行一次艱難的、痛苦的蛻變,才能化蛹成蟬。剛剛蛻出來的蟬,柔若無骨,虛弱地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樣,伏在樹上靜靜地喘息,在漫長的暗夜里等待著黎明曙光的來臨。只有在日光的照耀下,那柔弱的身體才能慢慢變得硬朗起來。 夏天的傍晚,拿著一支手電,來到林子里,夜晚的風(fēng)一掃白日的炎熱,吹拂到身上竟有幾分涼津津的感覺。站在林中靜靜地去聽,隱約有一絲絲極其細(xì)微的沙沙聲傳來,那便是剛剛從地下的小泥洞中鉆出來的蟬蛹,在努力地向樹上攀爬了。打開手電,在耀眼的燈光中,那個憨頭憨腦的家伙,忽然就不動了,好像它自以為就不會被發(fā)現(xiàn),不想反而輕而易舉地落入早已為它準(zhǔn)備好的塑料袋里。 捉蟬蛹給童年歲月增添了許多的歡樂。而今,夏季里,蟬的歌聲似乎越來越稀少了,古詩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真不敢想象,沒有了蟬鳴的夏天是怎樣的寂寞,真不知道這是蟬的悲哀還是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