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芳:走過金婚
五十年前,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十八歲的母親嫁給了年長她九歲的父親,從此,開始了酸甜苦辣、風風雨雨的人生旅途。
那時候,母親其實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但因為公婆過早地過世,而在父親給生病的祖父看病的時候,借了一屁股的外債,倆個姑姑待嫁閨中,尤其是小姑,才八九歲的樣子,連梳頭、煮飯都要人照顧,母親稚嫩的肩膀早早地、義無返顧地撐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貧苦的日子不堪回首,好在那時候父母親還年輕,還能經(jīng)得起苦難的折磨,他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沒有房子,他們一磚一瓦地掙;沒有錢還外債,他們一分一厘地攢。日子雖然清貧,在母親精心的操持下,倒也讓人舒心。但是,隨著不斷地添丁加口,日子越顯捉襟見肘。母親日夜操勞,把門口的一塊荒地開墾出來,種上玉米、土豆、胡蘿卜等糧食、蔬菜,還養(yǎng)了一頭豬和幾只雞,逢年過節(jié)給我們開開葷、解解饞。
在大伯的幫助下,父親上世紀七十年代來到王臺鋪礦當了工人。在當時,那是一個讓村里人多么羨慕的事情?。∧菚r候,父親每月回一次家,每次回來都給我們帶回許多好吃的東西,什么水果糖啦、面包啦、燒餅啦,還有小人書、小刀……都是我們那個閉塞的小山村所稀有的!父親回家成了我們年少時最盼望的事。
后來,在外面見過世面的父親決定讓我和姐姐到礦上的小學讀書。于是,父母親帶著孩子和簡單的幾件行李,舉家來到礦上,開始了全新的生活。那時候的礦山,遠沒有現(xiàn)在這樣富裕,條件也不是很好。父母先是在附近農(nóng)村租房子住,后來又住到父親的單身宿舍。到了礦上我們才發(fā)現(xiàn),雖然住在礦上,但我們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礦山人。我和姐姐沒有戶口,書可以讀,但我們是“黑戶”,沒有我們的供應糧,也不能考礦務局的技校。八級工的父親每月六七十塊錢工資在那時算是高薪了,但我們的學費、書費等雜七雜八的開銷很大,母親不得不在礦上找了臨時工,補貼家用。即使這樣,母親依然要想著法子節(jié)衣縮食,才能維持家用,還要還債。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很久,直到弟弟在礦上出生長大上了學,父母才還清了外債。而這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之長年在井下工作出過工傷,已年近半百的父親身體遠不如從前了,礦上照顧父親,在礦上給父親換了清閑的工種。偏偏這時,礦上職工家屬可以轉戶了,但有一個硬條件下:必須職工本人在井下工作!清閑了沒幾天的父親為了我們能成為真正的礦山人,不得不又放棄了清閑的工作……
漫長的五十年,發(fā)生過多少讓人唏噓、讓人回味的往事啊!曾經(jīng),村里人笑話母親生了四個女兒,不會生兒子,要強的母親硬是生了弟弟,堵住了村里長舌婦的嘴;曾經(jīng),母親患了大病,有人勸父親不要再治,以免人財倆空,父親沒有理會,借著錢治好了母親的病;曾經(jīng),父母在外面擺地攤,讓我們姐弟的學業(yè)得以繼續(xù);曾經(jīng),為了讓我們在外面上學不太拮據(jù),父母恨不能同時干幾份工作,累得腰酸背痛!半個世紀里,為了我們幾個孩子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父母親含辛茹苦、任勞任怨,付出了他們能付出的所有!
如今,父親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母親也變成了一個絮絮叨叨的老太婆。有時候和父母坐在一起,他們總是回憶起以前的事,總會說起在過往中幫助過我們的街坊鄰居,不時會提起我們幼年時讓他們或驚恐、或驚喜、或痛苦、或欣慰的點點滴滴;有時他們也會提到一些時下人們關心的話題,比如房價,比如奧運,比如醫(yī)改等等。然而更多的時候,他們會提到一些家長里短的瑣事。歲月帶走了父母的青春,但是帶不走他們對生活、對兒孫的熱愛;歲月侵蝕了他們的容顏,但更堅定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父母老了,有時也會翻翻老帳,互相揭揭老底,有時像小孩子一樣爭吵個不休,然而,過后日子還是一樣的過。
生活就是這樣,無論精彩的、無奈的,它總會過去。就像父母五十年風風雨雨的婚姻旅途,多少歡笑,多少眼淚,多少折磨,多少期待……所有的過往,都成為了父母記憶深處最美好的回憶,也成了我們這些做兒女的生活中的寶貴財富,讓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堅強,也讓往后的日子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