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張俊:《雪中觀沁河有感》
《雪中觀沁河有感》
譚張俊/文
甲午初雪兆豐年,
三晉大地裹銀裝。
沁水河畔細(xì)思量,
三十年間眼一晃。
轉(zhuǎn)戰(zhàn)東西一輩忙,
父母白發(fā)三千丈。
精忠報國好兒郎,
何日游子不彷徨?
甲午年初(公元2014年2月4日),山西省一場罕見的大雪突降人間,三晉大地被白雪覆蓋的嚴(yán)嚴(yán)實實,一望三千里白雪皚皚,山川河流銀裝素裹,天地間仿佛拉起了巨幕般,好不壯觀,致使整個冬天都沒有下過一次雪的“干冬”變得讓人不知所措,心中既有驚喜也有無奈。因為,驚喜的是盼了一年的冬雪終于來到了,而且在年初這是個好兆頭,瑞雪兆豐年嗎。無奈的是給上下班族帶來了不便,給交通和人們出行造成了很大影響,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大雪阻隔,不知道有多少親人不能相見,更有者不能與家人團(tuán)圓相聚,天各一方,相思萬里之外,牽掛厘毫之間,真是讓人情何以堪。
作為一名工作在沁水河畔的晉煤人,眼看著沁水河道冰天雪地有多少人回不了家,有多少人上不了班,有多少人辦不了事情,有多少人見不到親人,我在不知不覺中也想起了自己的親人,想想自己都已經(jīng)工作快30年了,再想想父母親大人一輩子從沁水到晉城,而兒子從沁水到晉城,再從晉城到沁水,一家兩代人東西轉(zhuǎn)戰(zhàn)了一輩子真的是不容易。
如今的父母都已經(jīng)是白發(fā)蒼蒼,兩鬢斑白,就連我自己和兩個兄弟也都是白了少年頭。全家人都為了革命不惜奉獻(xiàn),肝腦涂地,無怨無悔。但是,如今我自己除了工作之外,想的最多的還是父母年歲已高,從小到大沒有好好的為父母做過一次飯,洗過一次腳,談過一次心,說一句我愛你們,什么時候自己才能夠把這些愿望實現(xiàn)。
每次去見父母的時候我都想好好的說一次,可是每次都難以啟齒,每當(dāng)我想說的時候,父母總是好像能夠看穿我的心思。并且,每次提及此事,父母總是先發(fā)制人,嚴(yán)辭相擊,都這么大的人了還想這,把工作搞好了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孝,我們自己你們就不要管了,我們好著呢,安心工作吧。其實,父母的這番話我能夠聽明白,也能夠理解,更能夠想通,父母是希望我們能夠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xiàn),能夠把自己的工作搞得更好,希望他的孩子們個個都能夠為他們贏得榮光。因為,他們一輩子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沒有幫襯,沒有靠山,沒有私心雜念,更沒有榮華富貴,有的只是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奮斗不息,熱愛生活,撫養(yǎng)子女和報效國家,真是把自己的一輩子奉獻(xiàn)給了自己的子女和礦山以及祖國,而他們自己還卻說著、教育著和訓(xùn)斥著我們應(yīng)該如何做人、做事。我們也都是這樣做的,而且一個比一個好,我想這也許就是我們報答父母最好的方法了,只要自己不讓父母操心擔(dān)憂和害怕就是最好的孝順,父母省心、安然、健康就好,對他們來說所有的希望、期待、盼望和焦慮都還是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誰不希望自己子女成龍成鳳,誰不希望自己子女能夠有大成就、大作為,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我想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沒有哪一個對自己的子女恨之入骨,不理不睬,就不待見,就是有那也是恨鐵不成鋼,俗話說:“虎毒不食子”,我們是人啊,孰能無情,怎能無義,只要把人做好了,我想無論是父母還是我們自己都會幸福,都是天底下最有大愛的人,最受人尊敬的人,最讓人放心的人,最有才的人。
可是我還是想說,如果有機(jī)會的話我們還是應(yīng)該為父母做點什么事情,必近我們是人,我們是有心眼的。對于那些張了天眼的人來說,縱然有一雙天眼,可是他沒有的是心眼,那也和無眼一樣。為此,我們就要該放棄的一定要放棄,該做到的一定要做到,該堅持的一定要堅持,該學(xué)習(xí)的一定要學(xué)習(xí),該改過的一定要改過,該付出的一定要付出,該奉獻(xiàn)的一定要奉獻(xiàn),該爭取的一定要爭取,該摒棄的一定要摒棄,無論什么時候把人做壞了可就是壞了一輩子啊,正像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演出的小品《扶不扶》中,郝建最后說的那句話,“人倒了可以扶起來,要是人心倒了可是就扶不起來了”。
時刻牢記我們不僅僅是父母的兒子,也是人民的兒子,更是祖國的兒子,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時刻準(zhǔn)備著要為父母、為人民和祖國付出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再所不惜,人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二日
作者簡介
作者姓名:譚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