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奇:探望老井村
7月23日一早,一名老友約我自駕車野游,我欣然從命。
車馳出邯鄲市廣泰小區(qū)。“到哪兒去?”我坐在副駕位上問。
“往西,到哪兒由你定位。”他駕車目不轉睛答道。
我們不緊不慢地向西行馳,兩個多小時后到了山西省左權縣境內(nèi),經(jīng)過山勢險峻路徑曲折的十八盤后,見到路邊有一塊“老井民俗旅游村”的指示牌。我說:“就去那兒吧!”
說起老井村,不少人都知道張藝謀導演的影片《老井》,講述了幾代村民不屈不撓舍命打水井的故事,拍攝地就在此地。
老井村環(huán)境惡劣,水源奇缺,交通閉塞,祖祖輩輩的村民為求生存,先后打了一百五十多眼井都沒見到水,十幾條人命也搭了進去。由此老井村也成為貧窮、落后、閉塞的代名詞。有戲言說,當年劇組來這兒拍電影時,一位老村民問山外來的人:“縣城的日本人走了沒有?”
順著進村的單行道,果樹、莊稼蓋滿了山溝,遠山深黛、近嶺濃翠,山峰俊秀清峭。正值雨季,小河的水川流不息,這里并沒有像電影描繪的那樣干枯跡象。
小路盡頭就是老井村,“老井民俗度假村”的門樓進入眼簾,門樓旁雖有售票口,但找不到售票人。
村口的停車場長滿了荒草,草叢中有一只老母雞“咕咕”叫著,領著一群小雞覓食。我倆怕落個“逃票”的嫌疑,在村口第一個人家喊人,走出一位中年婦女,詢問她在哪里買門票。她說:“不要票,進村去逛吧,前幾年賣過門票,現(xiàn)在客人少了,就不賣票了。”
村中的坡上坐落的石屋、石頭墻、石臺階保留著原有的自然形態(tài),村中豎立一塊“老井村”的石碑,底座四周鋪著白色瓷磚,這種裝飾好似與這里的環(huán)境不大協(xié)調。
在村河溝邊石條上閑坐著四名老年村民,他們主動與我倆搭訕。提起當年在這拍電影的事兒,他們并沒有津津樂道。他們說:“我們村的人三分之一是當?shù)厝?,三分之二人的祖籍是臨近的武安、涉縣人,我們前輩人大概是1942年逃荒遷移到這里的,現(xiàn)在還與武安祖籍的親人有來往,雖然村里人還把我們當外鄉(xiāng)人看待,但幾輩子了,我們現(xiàn)在村里的人,不管是當?shù)氐摹⑼膺w的都是和睦相處,從沒有發(fā)生過電影里表演的群體械斗。
他們還介紹,一部《老井》影片表現(xiàn)了山里人堅韌的打井精神,引起政府、社會的關愛和支援,開了7.5公里的村道;打機井找到水源,使200口人飲上了自來泉水;通程控電話、通移動信號、有線電視網(wǎng);有的人家有了農(nóng)用車,摩托車等已不再是望塵莫及物品。
路旁有處20多平米大的高平臺。我問:“這是村里舞臺嗎?”村民面帶羞澀地說:“是的,但從沒有唱過一臺大戲。”
一座井口旁豎立著“電影《老井》拍攝處”的石碑,石頭砌成的井口很小,走近井口探出身子看不見井底,電影藝術家真是能造勢,就這塊小地兒,就能把電影中的場面烘托的驚天動地。
一位中年村民說:“當年,《老井》攝制組剛進村的時候,我們不曾想到拍部電影會給村子帶來什么,我們只是瞧瞧稀罕。誰知電影放映后,這里已小有名氣,很快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扶貧,還迎來不少游客。但這幾年游客漸少,村里的年輕人選擇了出山,村民逐年減少,村子好似越來越平靜。我們盼望城里的有錢人來這投資建設。”
老鄉(xiāng)的臉上表現(xiàn)出一絲的失落,久住大山里的人,大概也被山外發(fā)達世界感染,他們在靜悄悄的山里感到寂寞,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向往。對這里已好起來的生活并不是滿足。我想這里更需要脫貧致富的渠道再拓寬,讓外出的村民回流,或有新居民來這建設更美好的老井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