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光:批評的思維角度
白曉光:批評的思維角度
一切創(chuàng)新的想法產(chǎn)生過程都是歷經(jīng)一次次反復(fù)的自我批評和推倒重來的過程。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人,往往最富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喜歡通過批評把新思想、新觀點、新思維百煉成鋼。面對新想法、新思維無所謂的人,最不愿意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人,往往也最缺乏敬業(yè)精神。
無論批評多么嚴厲,都無法擺脫一已的局限性。這時,傾聽反對意見,就成為新思維、新想法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了。你認真聽,批評在哪里;你避而不聽,批評還在哪里。區(qū)別是,你是否了然。把批評聽進去了,有可能調(diào)整或完善你的認識;聽不進去,你就可能失去了一次提高自己的契機。
批評思維角度要達到原則問題不放過,枝節(jié)問題不計較,堅持與人為善、治病救人,在提高認識、統(tǒng)一思想的基礎(chǔ)上達到新的團結(jié),堅決防止摻雜個人恩怨、搞誣陷攻擊泄私憤。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義”,批評要真正做到談問題不回避,找差距不護短,查根源不遮丑,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捕風捉影,不能添枝加葉,不能道聽途說,不能偏聽偏信,不能感情用事,不能見風就是雨。無論是批評別人,還是自我批評,對問題的性質(zhì)和錯誤程度,要進行合乎實際的分析,并留有余地,不能把一般問題說成原則問題,把心理問題說成思想問題,把認識問題說成政治問題,把偶然的個別的錯誤說成一貫的錯誤。同時允許被批評的同志解釋、申辯,甚至反批評。批評錯了,還要及時改正、道歉。自我批評同樣也要實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
批評使人清醒,對手給人目標。自負的人聽不到批評。對他人的批評,總是能找到1000條理由去否定,連帶著還要貶損對方的人格。除非是對摯愛的人,沒有人反復(fù)花精力去找不痛快。當一個人聽不到批評意見時就要警醒了?,F(xiàn)代社會變化之快,人人都有誤區(qū)。找不到自己的誤區(qū),就會停滯不前,就是開始潦倒的信號。
古代的諫諍有多種,一為諷諫,即以旁敲側(cè)擊的方式提出;二為順諫,即以較為柔和的態(tài)度妥為勸說;三為規(guī)諫,即根據(jù)祖制、綱常、法律來規(guī)勸;四為致諫,即直接針對某種不法的無道的事件提出異議;五為陷諫,即更不留情面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古人尚能如此,為什么在一些地方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展不起來,特別是不敢相互批評呢?究其原因還是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批評上級怕穿小鞋,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于是就“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一個人有點缺點、毛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yī),以致小病拖成大病。“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句格言大家都知道,只有經(jīng)常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虛心地接受批評才能不斷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善意地、實事求是地指出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是關(guān)心和幫助同志的善舉,得到的將是同志的理解和感激。虛心地、自覺地接受別人的批評展示的是自己的寬廣的胸懷和知錯就改的勇氣,得到的也將是自己的進步和同志的信任。在你思考之后,如果確實有一些是你本身做的不夠好的,那么,正好借這個機會好好認識自己的不足,給自己一個改正的機會,不妨你可以和對方好好探討這個問題,有一些人,提出對你的批評,更多的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好,他們會給你好的意見和建議。因此,作為一個開明的人,要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
批評要著眼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敢于堅持原則、勇于追求真理、不斷修正錯誤,堅決克服“不以為然”和“老好人”思想。批評要有一個新認識、新覺醒、新自覺,做到不為私心所擾、不為人情所困、不為關(guān)系所累、不為利益所惑,既深刻剖析檢查自己,又誠懇地互相批評,堅決克服和糾正逢迎討好、互相吹捧,不講原則講圓滑,不講正氣講和氣,自我批評談情況、相互批評提希望等現(xiàn)象,防止批評上級放“禮炮”、批評同級放“啞炮”、自我批評放“空炮”的現(xiàn)象。
魯迅說:“最高的輕蔑,是連眼珠子都不轉(zhuǎn)過去”。 如果換一種角度來看,當你遭到詆毀時,反倒應(yīng)該覺得慶幸,通常意味著你已經(jīng)獲得成功,并且深受人注意。因為正是你極具重要性,別人才會去議論,去關(guān)注,去污蔑。所以不要理會這些無聊的人,事實會讓流言不攻自破。如果你過分的在意這些惡意的批評,那可能只會起到“越描越黑”的反作用。若別人對你的批評是因為誤會產(chǎn)生的,你應(yīng)堅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切忌不要大動肝火,應(yīng)在對方說完后,把真實情況向他說明。同時一定要注意說明的態(tài)度和語氣,千萬不要把說明當成吵架。如果那樣的話就失去意義了。如果自己認為別人的意見是不合理的,也要樂觀。不要把他當成對自己的攻擊。不管怎么樣,先把別人對你的批評聽完了再說,你不聽完,就無法完全理解對方所想要表達的意思,這樣做是為了避免產(chǎn)生誤會,造成不愉快。
對基于事實的批評,我們一定要重視。或許別人批評的語氣和方式,讓你很難堪,讓你接受不了。這時候,你要學(xué)會冷處理,盡量繞開這些表面的語氣和方式,冷靜的接受別人有價值的批評性建議。如果別人對你的批評是善意的或有參考價值的,你就應(yīng)該承認,并考慮接納他人的意見,而且要表示感謝。同時盡可能地按照他的意見進行改正,和他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以制定一個改進的意見表,表明你改正錯誤的決心和勇氣。其實,惡意批評也展示了一種特定的思維角度,往往能切中要害。對每一個人來講,重要的是知道你還能在哪些方面改進,如何修正不足,真正的威脅在哪里,等等。惡意批評好過虛言假套。虛假的奉承恰似毒品一樣,剛吸進去很舒服,時間長了卻要奔命。更有居心叵測者,為了打倒你,先把好事都堆在你身上,故意營造你十分正確的氛圍,培養(yǎng)你的驕橫之氣。慢慢地在培植周邊的不滿情緒,時機成熟后一腳踹掉你。想不進入圈套都難。冷眼看歷史,少有被批評整倒的人,多的是被奉承掏空的人。
面對批評,管理者首先自己立得住,必須正義在身,必須嚴于律己。如果自己還做不到,就在那里要求別人,你的批評就很難有效果,有時是反效果。與把握正義同樣重要的是,你是否具有愛心。正義與仁愛哪個是第一位的,說不清。自以為握有正義就可行遍天下的人,沒有不碰壁的。批評是否被人接受,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你是否具有愛心。缺乏愛心做不了成功的管理者。
生活是立體的。如果從一個橫斷面直接得出不可動搖的判斷,是不合適宜的,也不是與時俱進的。從不同的角度看批評。有全然不同的感悟和結(jié)論。對于一個還要往前走的人來說,必須聽得進批評。當然,人要守住自己的原則,不能把所有的批評都當成了指南針,那樣,你圍著所有人的批評轉(zhuǎn),將無所適從,最后一事無成。
記者:白曉光
山東省龍口龍福公司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