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森:從文化魅力說起
說起法國,大多數(shù)人首先會自然而然的想到浪漫;說起丹麥,會想到安徒生童話里的美人魚;說起巴西,會想到桑巴足球;說起我的祖國,你亦一定會想到古老的國度,北京的故宮、西安的老城墻、蘇州的園林、廈門的鼓浪嶼、黃山的松、九寨的海子、華山的險峰。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鳳凰,一道道美食,一座座古城,聽著就讓人垂延欲滴,夢牽魂繞。浪漫、美人魚、足球、老城墻、美味如此這些,都是深深烙上他們引以為傲的一種文化、一種揮之不去濃濃或澀、或苦、或鮮、或甘、或咸的味道,之所以如此,一定有承載著它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外延。
假如沒有沈從文,就沒有《邊城》,沒有湘西的鳳凰;正由于沈從文的文字和黃永玉的畫,賦予安靜古樸的小城、美麗的沱江、細長的扁舟、純樸的民風、干凈的青石板街更多的生命,書與畫中的美景才極快、極深的侵入驢友們的腦海、映入眼簾,頓時小城文化便讓人倍感親切、神往。
人是萬物主宰,離開人談什么均無意義;人本又是散落的珍珠,一粒粒,而文化恰是那根柔弱而又強韌的細線,將各式各樣的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
文化就是這樣,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但卻知道如何生活、工作才符合文化的要求,才可以存活下來。
文化就是這樣,是一種理念,一種生存方式,如不能對環(huán)境認同和認識,不能融入社會,就無法獲得真正的競爭力。
文化就是這樣,需分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代,才能適應生存的環(huán)境。
文化就是這樣,和知識不是一回事,只有能夠認識、適應環(huán)境,并可以利用和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才是有文化,這就是文化和知識的不同,單有博士學位,并不能以此就認為擁有了文化,因此才會有那么多現(xiàn)實中并未讀過多少書的老板,而博士卻只有打工的份。
文化就是這樣,是人群為了生存所做的共同努力并達成共識,如果個人或精英的認識無法成為公眾的認識并成為公眾的行為,行不成文化,但并不能因此而忽略個人或精英所起到的引導作用。
文化就是這樣,具有象征性和載體,橋牌如同美國文化,抓到牌后定目標,且合作默契;圍棋如同日本文化,黑白兩子,單獨均無意義,但在布局時你會發(fā)現(xiàn)圍在一起的每粒子都足以使你瞬間斃命;而麻將如同中國文化,鼓勵自我成功,故難有世界級的百年企業(yè)存在。
文化就是這樣,其決定了思維方式,決定了行為選擇,行為選擇形成習慣,最后變成性格,性格一旦形成將決定命運,還記得2011年日本的那場大地震,巨大的災難面前讓我們目瞪口呆的卻是冷靜、守秩序,沒有慌亂、沒有擁擠,這可以看成是應對變化的準備是一種思維習慣,一種文化底蘊,一種讓世人驚嘆的從容和有序,而我國的汶川大地震卻是另一番場景,發(fā)人深思。
文化就是這樣,絕不是虛無的東西,中國的絲綢、陶瓷、四大發(fā)明、茶葉,都曾承載著中國文化漂洋過海,一直至今都影響著世界的各個角落。還記得古城平遙“日升票號”的輝煌,那時的“深厚的學而優(yōu)則仕”的文化底蘊及明確的績效分配制度,讓其輝煌了幾輩人,而后除了戰(zhàn)亂,另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在別人已經開始用鐵路和輪船時其依然在茶馬古道上行走,當技術和文化不能同步前行時,衰弱將是必然,文化也需要持續(xù)變革和創(chuàng)新。
文化就是這樣,不能僅對過去念念不忘,對未來充滿信心,而忽略現(xiàn)在的思維習慣,回避現(xiàn)實,孰不知立足現(xiàn)在、當下方更為重要,如果只有過去、未來的思維方式,將導致好高騖遠或逃避責任,只有每一個現(xiàn)在都做好,才會不斷擁有燦爛的過去和光明的未來。寬窄巷子就是成都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往昔的縮影,一個記憶深處的文化符號。寬巷子的“窄”是逍遙人生的印記,窄巷子的“寬”是安逸生活的回憶;建筑物改造時,所有的老建筑都裝有先進的設備和冷氣系統(tǒng),思維與時代同步甚至超前,而建筑物確保留了老成都的味道。漫步其中,會有茶的芳香、咖啡的濃郁;會有民謠傳出,也會有流行音樂徜徉,新與舊,東與西,天府內外,一切都在融合中,融入后的文化,更煥發(fā)出獨特的魅力,如同一杯極好的美酒---柔潤、細膩、醇厚、回味綿長,這就是一種院落文化的精英代表、一種傳統(tǒng)的雅文化。
誰說文化不能傳承?誰說文化不能長遠?無疑,寬窄巷子將成為中國這座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更加貼切和美滿生活的象征,一張響當當?shù)某鞘忻?/p>
文化需要用智慧來超越,每天知道的多一點,心靜,并慢下來,不斷吸收、消化,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了更多的文化不是為了把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拿來評價和挑剔,而是要如何用智慧來真正化解矛盾、問題。
文化需要相互學習,需要向先進、向成功、向優(yōu)點學習,還需要保持一點“狼性”,有良好的嗅覺、敏捷的反應和集體合作精神。絕不能只是“文化墻上掛、行動地上爬” 文化,是以實干、苦干為前提,務虛的形式主義注定會以失敗而告終,不可能持續(xù)長久。
達爾文說過:“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強大或最聰明的物種,而是最善應變的物種”。企業(yè)的真正存在同樣,并非只是資財?shù)暮唵畏e累、規(guī)模的擴大,而是其文化、精神的存在,一旦企業(yè)失去后者或形成病態(tài)文化,不論其當時的市場、效益如何,不論其在公司排名座次如何,公司陷入危機都是遲早的事。古人云:“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如此文化,能夠形成依此為統(tǒng)一的意志,共經患難,合力奮斗,還有什么不能克服和戰(zhàn)勝呢!
人生無法回到原點,但可以原點為中心,隨風順勢蕩起越發(fā)大的漣漪,使生命更為絢麗多彩,文化往往需要擇址、對時、選料、配料、長時間的揉制和發(fā)酵,需要時間來堆砌,方能靜待其綻放時的精彩瞬間。
文化的魅力就在與略有些原來和現(xiàn)代結合、離開卻讓人會時常留念的濃濃味道,并以其獨有的方式,不斷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浪漫、美人魚、足球、老城墻、美味就是這些國度的名片,一個世界公認的、不可復制的文化名片。一本書、一種理念、一種文化足可以改變你的世界;而每一粒珍珠的穿連,將無疑會匯聚成企業(yè)的文化,國家的根脈。
以上亦是我品讀《從理念到行為習慣---文化管理》的偶得,之所以選這本書更多的是基于書作者---陳春花,一個極其偶然的新聞中聽到的名字,向其本人所言,逐步認識了解后,才知道是位名字極土卻內涵豐富的“老師”,一個將理論、教學和實踐結合的近乎完美的傳奇女性。
讓我們現(xiàn)在就從理念開始,逐步深入的將習以為常的不良行為習慣主動揚棄,吸收融合更多地資源,充分認識中國文化、企業(yè)文化、西方文化的關系和差異,以便在成長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并發(fā)展之,這才是這本書所要表達的真實意義所在。
真的很感謝機關支部提供這一平臺,本書確實值得你我慢慢品讀,它讓我看到了另一番風景,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愛不釋手,成了極想立馬讀完的精神食糧,從中可吸允瑩潤靈魂的養(yǎng)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