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勝:話說京杭大運河
話說京杭大運河
陳景勝
作為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京杭大運河與長城并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的工程。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貫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有2500余年的歷史。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大快人心,鼓舞國人。
作為一條人工運河,1794千米的長度堪稱奇跡,這一長度是聞名世界的蘇伊士運河的九倍,巴拿馬運河的二十二倍。河流作為人類文明的發(fā)源地,對人類歷史的產生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京杭大運河也不例外,它是中國重要的一條水上干線,從開通到現(xiàn)在承擔了南北大量物資的運輸和交換,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工運河中,中國大運河開鑿較早、規(guī)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xù)使用時間最久,而且目前仍在使用,是人類歷史上超大規(guī)模水利水運工程的杰作,被《國際運河古跡名錄》列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價值的運河”。
大運河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也是世界運河史上的里程碑,被國際工業(yè)遺產保護委員會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中列為最具影響力的水道。涉及8個省、直轄市35個地市的大運河遺產整體申報世界遺產,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遺產共計包括65個遺產點和31段河段。
開鑿京杭大運河如此龐大的工程,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它一共經歷了三次開鑿,才達到現(xiàn)在的長度。京杭大運河的最終全程可以分為三段,即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中運河、里運河、江南運河。
作為中國僅次于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她連接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浙江等六省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等五大水系。大大便利了中國南北物資和文化的交流,同時在航運、灌溉、防洪、排澇等方面也起了巨大作用。大運河是一條永遠煥發(fā)生命力的河,目前依然有1442公里全年或季節(jié)性通航,而不通航的山東濟寧以北河道也成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一部分,作用巨大。
1400多年前,下令修建大運河的隋煬帝沒有想到,他耗時多年、動用無數(shù)人力物力修建的大運河竟然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在歷史上,京杭大運河的命運與黃河關系密切,在此處設有專門的積沙閘一座,用以阻擋黃河的泥沙流入運河。順黃河下去不遠,到舊東阿的西北,從此便接上了黃河岸的運河河道,大運河從此開始了它艱難而壯觀的南部旅程,最后到達北方統(tǒng)治者心目中的人間天堂——杭州。
杭州是京杭大運河最南端的城市,是大運河的起訖點。自古以來,杭州與大運河唇齒相依、血脈共存。因為運河的開鑿,使杭州百業(yè)興旺、人口集聚,成為東南一大都會。流淌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大運河,沉淀了豐富而又獨具魅力的運河文化,見證著杭州的變遷和博大精深的文脈延續(xù)。運河的各類設施,如河道、碼頭、閘壩及其附屬建筑,兩岸各類街巷商鋪、特色民居、寺廟道觀、教堂樓所、地方會館、皇家園林、官商庭院、名人遺跡等等,構成了運河沿線獨具特色的建筑群落和人文勝地,展現(xiàn)出絢麗多姿的運河文化風貌。曾經的輝煌,理當成為現(xiàn)代化城市發(fā)展最寶貴的資源。在我們對京杭運河(杭州段)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fā)之際,特別需要對運河歷史文化資源進行的效的挖掘、延續(xù)、保護、整合和宣傳。
在運河(杭州段)及其周邊河道上尚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橋梁,如密渡橋、德勝橋、賣魚橋、江漲橋、大關橋、登云橋、瓦窯頭橋、圖子橋、黑橋、左橋、外萬物橋、沈塘橋和余杭塘棲鎮(zhèn)的跨塘橋、鴨頸橋,五杭鎮(zhèn)的龍光橋、萬壽橋等。這些橋大部分建國后進行了改建和重建,但仍是運河沿線重要的地理標志,是運河歷史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運河歷史上還有很多古橋在城市改造建設中被拆除或因年代久而被毀。
運河不僅是杭州的運河,也是浙江的運河,更是中國的運河。因此,運河(杭州段)的保護與開發(fā)要形成全國一盤棋的觀念。如航道等級的提高、運河二通道的建設,要有交通部門的“條”與地方的“塊”的共同協(xié)作,積極爭取中央、省政府對運河保護的重視,以統(tǒng)一協(xié)調運河全線的保護與開發(fā)工作。
運河沿岸的一座座城市為線索,串聯(lián)起大運河的歷史滄桑、文化流變。大運河沿岸從北到南,有大大小小幾十座城市,風格各異。這些城市的命運與大運河的興衰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大運河改變了這些城市的風貌乃至品格,而這些城市也與大運河一起改變了中國文化。以運河南端的嘉興古城為例,這座城市聞名于世的不僅是它的秀麗風光和富饒物產,還有豐厚的人文資源,這些其實都與運河有著密切的關系。若干年前,嘉興還只是吳越爭霸的古戰(zhàn)場,中國東南一隅的小城。秦朝的江南運河為它的興盛埋下了伏筆,隋代開始修建的大運河使它變成了南北交通線上的重要樞紐。南方的糧食北運必經此地,而北方若想控制江南,嘉興也是重要的驛站。由于運河帶來了商機和人脈,嘉興城市的格局也隨之變化。城市依水而展開,沿河岸兩側形成了城市文化的中心地帶。走在嘉興城中,你會在運河與秀水交匯處發(fā)現(xiàn)一處地名:蘆席匯。按照中國城市地名的規(guī)則推想,千百年前這里或許是一個交易蘆席的市場,嘉興城內還有很多類似的地名環(huán)水而列:獅子匯、洗帚匯、缸甏匯、風箱匯……有點像今天的超級市場。我們可以想象,當時運河兩岸的商貿活動是多么頻繁,幾乎每一個集市里都是人頭攢動,百姓們在專注地挑選著自己需要的商品。不時地還有船只在吆喝著靠岸,又有最新的貨物被卸下。運河的到來,還令嘉興從一座農業(yè)小城變成了人文薈萃之地。無論是國學大師王國維、教育家李叔同、著名詩人徐志摩,還是文學家和畫家豐子愷、數(shù)學家陳省身、小說家金庸,他們都從運河邊走向了五湖四海,把運河文化、水鄉(xiāng)品格進一步發(fā)揚光大。這正是大運河與中國文化綿延千載的不解之緣。
大運河的出現(xiàn),尤其是沿岸活躍的城市文明使這種狀況發(fā)生了改變??v貫南北的運河把原本并行的兩種文化串聯(lián)了起來,同時激活了已經有些老邁蹣跚的中華文明,使得它在步入近代之前再次精神煥發(fā)。
大運河的開通與歷代的整修,對于古代北方先進生產技術與文化的向南傳播,具有重要的交通走廊意義。其次,大運河的開通與整修,不僅直接刺激與活躍了中國區(qū)域間的物流與人際交往,同時也影響到古代中國與世界的外交往來及其路徑。再次,是江南文化對北方、中原文化發(fā)生作用與影響的文化線路。由此可見,正是大運河,使得一個大一統(tǒng)的中國文化能夠一直延續(xù)下去,使得北方的儒學等思想傳入江南,把江南納入到統(tǒng)一文明的體系中;同時,又使本來處于弱勢的江南詩性文化滲透到北方,從而調節(jié)了北方文化,使之變得更加豐富,而運河兩岸的一座座城市,就是文化交融和溝通的平臺。很難想象,沒有大運河這條臍帶,今天的中國北方與南方文化將會有多么深的隔閡,沒有運河邊的這些城市,古老的中華文明,又將會變得多么刻板與單調!
京杭運河江蘇段是整個京杭運河重要組成部分,北起蘇魯交界的二級壩,南至江浙交界的鴨子壩,并可通過淮河、蘇申外港線溝通安徽和上海,流經省內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zhèn)江、常州、無錫、蘇州八個地級市,全長約690公里,是京杭運河通航里程最長、貨流密度最大、運輸效益最好的航段,船舶密度超過歐洲的萊茵河。江蘇徐州港和邳州港是運河明珠港口,是華東能源的重要集散地,擔負著北煤南運的重任,經由港口中轉的煤炭,通過大運河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區(qū)。目前的年綜合吞吐能力已達到2000萬噸。來自山西、陜西、河南、河北、江蘇、山東、甘肅等地區(qū)的煤炭,經由港口中轉輸送到江蘇、上海、浙江等地區(qū),為華東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作出了較大貢獻。邳州人把大運河比作“母親河”自稱運河兒女,保護運河文化,傳承歷史文脈,今日邳州以大運河與隴海鐵路為“金銀十字架”坐標,展翅騰飛,世人所矚目。江蘇邳州人對大運河的感情,猶如孩子對母親一樣,有依賴、有感恩還有回報。
許多城市的命運與大運河的興衰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以揚州為例,在京杭大運河走向繁盛的唐代,揚州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大都市,“那里商賈云集,店鋪櫛比,各種貨物,從高檔的珠寶綾羅到日常生活用品,精美華麗,應有盡有。那里不僅山水風光,明媚秀麗,而且有數(shù)不清的娼樓、酒館、茶店,有風姿綽約的妓女、身懷絕技的藝人、手藝高明的廚師和充滿濃郁地方色彩的美味佳肴,可以供人們盡情地吃喝玩樂,盡情地享受揮霍。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揚州的生活總是沉浸在一派熱鬧、繁華、喧騰的氣氛之中。”(閻守誠《隋唐小說中的運河》)在京杭大運河欣欣向榮的元明清三代,揚州也一直處于繁榮與發(fā)展中。真正使揚州命運發(fā)生逆轉的,是另一種現(xiàn)代交通系統(tǒng)對大運河的取而代之。
江蘇既靠江、又沿海,然而對江蘇影響最深刻的,仍是大運河。隋煬帝在揚州城內開鑿運河后,揚州便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qū)之一;“漕船制造中心”“漕糧儲備中心”“淮北鹽集散中心”……大運河也造就了淮安的繁盛。大運河貫通南北,促使江蘇成為南北文化交流中心,深刻影響了江蘇人包容、開放的性格的形成。
說起申遺之路,大運河聯(lián)合申遺辦副主任姜師立有說不完的話。他告訴記者,揚州率先頒布實施大運河市段保護規(guī)劃和《揚州市大運河遺產保護辦法》,建設大運河(揚州段)遺產監(jiān)測預警中心和檔案中心,同時還成立大運河遺產保護志愿者隊伍,調動全市人民保護大運河的熱情。
申遺成功,揚州立下汗馬功勞。
中國大運河地跨京、津、冀、魯、蘇、浙、豫、皖8個省級行政區(qū),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此次申遺選取其中典型河道27段、重要遺產點58處,總長1011公里。這些遺產分布在27個沿線城市,其中揚州遺產點最多,共有6段河道10個遺產點入選。
2005年,鄭孝燮、羅哲文、朱炳仁三位老專家聯(lián)名致信18個運河城市的市長,呼吁加快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拉開大運河申遺序幕。
作為沿線35個城市申遺聯(lián)盟的牽頭城市,揚州為申遺成功立下汗馬功勞:2009年率先實施保護規(guī)劃,成為各地運河保護范本;2011年率先建設大運河揚州段監(jiān)測預警平臺,運用空間信息技術、視頻實時監(jiān)控等手段,給大運河守護裝上“電子眼”,對影響運河遺產價值的各項指標全面監(jiān)測;去年又開發(fā)大運河遺產監(jiān)測預警通用平臺,并復制到大運河沿線31個遺產區(qū),以統(tǒng)一的接口、指標體系,向大運河遺產監(jiān)測預警總平臺上報監(jiān)測數(shù)據,實現(xiàn)大運河遺產全線的監(jiān)測預警。
江蘇是中國大運河河道最長(約700公里)、文化遺存最多、保存狀況最好和利用率最高的省份,直至今天,大運河江蘇段仍是黃金水道,年運輸量超過10條鐵路。此次申遺江蘇列入申遺點段的河道6段、歷史遺存22處,比重約為40%,承擔大運河申遺最重的任務。
據江蘇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淮安的清口樞紐位于黃河、淮河與大運河交匯處,是明清兩代為解決運河會淮穿黃難題而建的大型綜合性水利樞紐,是大運河上最具科技價值的節(jié)點之一,見證明清兩代幾百年與黃河抗爭的歷史;位于淮安楚州的總督漕運公署遺址,一度是漕運管理行政系統(tǒng)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遺產,清代每年10%-20%的財政收入花在這里,用于治黃和防洪;而位于宿遷的龍王廟行宮、位于揚州的天寧寺行宮等遺址,為清朝多位皇帝沿運河巡視和考察漕運設施的行宮和遺跡,表明清代中央政府對大運河的維護和漕運運行與管理的重視。
在大運河的滋養(yǎng)下,一座座城市得以繁榮發(fā)展,留下杰出的建筑精品,蘇州盤門最初由伍子胥所建,是我國古代水陸并聯(lián)式城門的杰出范例;蘇州寶帶橋始建于唐代,為大運河沿線現(xiàn)存最長、橋孔最多、結構最輕巧的連拱古石橋,成為中國古橋的代表性精品;無錫舊城南門外形成以運河為軸、清名橋為中心的繁華街區(qū),呈現(xiàn)長達1.6公里的“水弄堂”奇觀,是江南水鄉(xiāng)的代表性景觀。
全長1794公里的京杭大運河,有80多公里的河段,流經蘇州境內。大運河穿城而過,與長江、太湖、護城河及城內數(shù)百條河道互通互融,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城市水系。
歷時八年,運河申遺成功。中國大運河是人類運河史上的一個奇跡,之前世界遺產名錄里還沒有這么古老、這么雄壯的運河,它與人類史上任何一項偉大遺產相比都毫不遜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當之無愧。
大運河申遺成功對于大運河保護有著重要意義,但申遺成功并不代表一勞永逸。一面申遺,一面破壞,最終可能會被亮紅牌。
在申遺工作中,有些地方將申遺工作作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為申遺花了不少力氣,但是一旦入選了就將保護工作扔到一邊,還有的地方只將世遺作為搖錢樹開發(fā)利用,忽視世遺的科學保護,最終導致世遺走樣。
積健為雄,眾望所歸,夢想成真,任重道遠。當談及大運河申遺后的保護時,專家們說申遺成功更多的是向國際社會承諾要管理好和保護好大運河,申遺不容易,但是更艱巨的是如何建立長效機制保護、管理大運河。
觸摸運河的過去,挖掘運河的文化,分析運河存在的價值,其根本就在于保護運河文化,凸現(xiàn)運河在繁榮杭州經濟的歷程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如失去了這一前提,運河水體與其它普通水體也無什么區(qū)別了。因此,保護歷史文化是運河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fā)的首要原則。
因此,我們對運河沿岸應需保護、修復、重建的文化遺存,要統(tǒng)一規(guī)劃,分別對待,統(tǒng)籌兼顧,分步實施。
大運河以及它沿岸的城市仿佛是一扇扇窗口,透過它,我們可以看見一段段或激情澎湃、或委婉動人的歷史畫卷;透過它,可以看見一個民族上下求索、飽經滄桑的歷史脈絡。
大運河這條在中華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水道,漫漫兩千公里,貫通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自北向南流經24個城市,全流域共33個地級市。流域范圍廣,流經城市多,意味著其保護難度的提升。運河保護與運河全線的城市、行業(yè)等關聯(lián)度非常大,沿線城市如何做好大運河周邊環(huán)境的保護和規(guī)劃建設對于大運河的保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