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平:老秦的幸福
老秦是礦上運輸隊的一名職工,80年代初從陜南招工來到礦區(qū),一晃30多年過去了,回想起自己走過的路,他會露出一臉欣慰:他畢竟在礦上站穩(wěn)了腳跟,并帶著一家人走出了大山。
老秦所在的家位于秦嶺腹地,山中零星地散落著住戶,每家艱難地在山坡上開墾的坡地種莊稼,普遍靠天吃飯,糧食欠收時常成為家里的頭等大事。為了走出困境,許多人開始外出打工。這時經(jīng)親戚介紹,他得到了一個到渭北煤礦打工的機會。起先他有些不情愿。聽老人說到煤礦工作就是去作“窯工”,很苦很累,又很危險。他感到猶豫彷徨:不去怕失去了機會,去又怕遇到不測。最后經(jīng)和親戚商量,他得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去礦上試兩個月,好就留下來;不好就卷鋪蓋走人。
來到礦上他才開了眼,這里比封閉的山區(qū)要好多了。礦領(lǐng)導和區(qū)隊領(lǐng)導對他們這幫的協(xié)議工都很熱情,這讓他有了待下去的勇氣。他記得第一天上班時的情形,他怯生生的地參加完班前會后,和其他工友擠進了下井的罐籠。隨著一聲信號鈴聲,罐籠猛然下降,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感到如墜深淵,一種莫名的恐懼感襲上心頭。下到300多米的井下后,和工友們順著井下的巷道往前走,一會爬坡,一會平巷,七拐八繞地經(jīng)過半個多小時的行進才到了工作面(掘進頭)。第一工他見識了井下放炮的威力:沉悶的炮聲穿過長長巷道鉆入他和工友們的耳中,被崩開的巖塊、煤渣像泄出的洪流淤塞了整個工作面。炮煙未盡時他和工友們一同進入工作面,開始攉渣架棚。出大力流大汗成為這里的真實寫照,也許是因為長期干農(nóng)活的緣故,第一工下來他竟沒有感覺到累。隨后的幾年里,他漸漸地和這個集體融合到了一起,和工友們產(chǎn)生了深深的友情,靠著這種友情和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他們克服許多困難,取得了許多掘進工作的好成績,他多次獲得了礦上的先進生產(chǎn)者,并成了隊里的生產(chǎn)骨干——班長。在這過程中,他依靠豐厚的工資回報在老家蓋起了新房。后來他轉(zhuǎn)了合同工,所幸把一家人都遷到了礦上,讓老婆孩子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45歲那年礦上照顧一線職工,他從采掘一線調(diào)到了輔助單位——運輸隊,工作一下子輕松了許多,他從心里感到了組織的溫暖。
回想這三十多年,老秦一臉幸福。他奮斗過,在礦山這片熱土撒下了艱辛的汗水,生活的磨礪讓他堅強起來,成熟起來,成長了一名真正的男子漢;他收獲了幸福,個人獲得了榮譽和工友們的尊敬,并讓家庭過上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