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舍得
舍得
有首名為《舍得》的歌中唱到:“世界本來就是形形色色,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只因為我們計較的少,所以我們得到的多,撒什么種子結什么果,讓陽光灑向每個角落……選擇簡簡單單的生活,知足才常樂。”
《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中塔莎奶奶對生活的熱愛、享受與態(tài)度,著實讓我浮躁的心對生活有了重新的認識和審視,讓我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外婆和母親。
外婆活了96歲,她老人家只有母親一個孩子,因此一直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外婆干凈利落,天藍色青布盤扣衫、靈巧的小腳,整齊的發(fā)髻,永遠的面帶微笑。外婆不識字,但她卻把自己的名字黨志英三個字寫的特別漂亮,而且算賬也特別快。在我的記憶中外婆的炕頭總是干干凈凈,且灑滿了溫暖的陽光,而我最享受的就是頭枕在外婆盤著的腿上,聽外婆講那過去的故事,或是聽外婆唱他們那個時代的小曲,每當這時我變會幸福的在她懷里甜美的睡上一覺。
幫外婆編發(fā)髻,是我最愛干的,外婆的頭發(fā)足有一米多長,而且已經全部花白,白的有點泛金色了,非常好看,每次外婆梳頭,我都會纏著非要給她編,外婆拗不過我,只好同意,我一遍一遍梳著,欣賞著,知道外婆不停的催促后才編成麻花辮,然后再盤起來,當時我對外婆的一頭長發(fā)真是羨慕至極。母親也曾動員過外婆剪頭發(fā),說梳起來方便,但外婆不同意,說等過世了,到地下沒法見公婆。
從我記事起外婆就是個熱心腸的人,外婆懂點眼科知識,誰的眼睛扎進麥芒了、長火癤子了、都來找她看;鄰居嬸嬸、大媽們給小孩裁剪棉衣、棉褲也找外婆幫忙,當然她是分文不取的,有時還要貼進去塊布或紐扣什么的。
加坤爺、東明舅舅、鳳姑姑等很多我熟悉和不熟悉的遠方親戚,會不期而至的來看望外婆,后來從加坤爺那了解到,外婆和外公原來在外地做生意,加坤爺是店里的伙計,因為家窮娶不到媳婦,是外公和外婆給他置辦的房子取的媳婦。
東明舅舅和風姑姑把外婆叫姑姑,他們的母親去世早,外婆作為姑姑就承擔起了照顧侄子、侄女的任務,供穿衣吃飯,供上學。
曾經也聽村里的人講過,外公外婆在外地做生意的時候,只要是老鄉(xiāng)來店里,吃飯、住店,騾馬喂草料從不收錢。
熱心的外婆身體一直很硬朗,臨老的時候也只是告訴母親她累了想睡會,就這樣永遠的睡著了。記得外婆去世的時候正值夏天,由于沒有租到冰棺,農村講究要先記埋,而且是在晚上,我清晰的記得從家到墓地要繞過一個溝,送葬的孝子隊伍從家出發(fā)浩浩蕩蕩的繞了大半個溝圈,那晚的月亮特別的亮,看著圓圓的月亮,趴在外婆的棺材上,想到從此再也見不到外婆了,眼淚不由得有一次模糊了眼眶。
受外婆的影響,母親一直是一個善良而舍得的人。小時候村里時常會來拾荒的人,走到家門口討飯,母親絕對是家人吃啥給啥,記得一次二姐搓的麻食,剛端上飯碗,來了個乞討的老奶奶,母親立刻命令二姐給老人家盛碗麻食,二姐不情愿的嘟噥著,媽,沒多余的,好不容易搓的,剛夠咱們吃,母親說那就把我那碗給這個婆盛上,姐執(zhí)拗的說給點饃不行嗎,媽說:“出門的人可憐啊,咱們天天能吃上湯飯,老人家吃不上啊。”看著老人感激的端著飯碗吃的香,媽又進廚房給老人拿了幾個白饃饃裝進了口袋。對待村里的老弱病殘,媽媽也是一概如此。因為她常教導我們說:“要善待這些恓惶人。”
“人敬咱一尺,咱就要敬人一丈”這也是母親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以至于在村里留下了“大手大腳”的名聲。如今,我們姊妹幾個都相繼成家,現在已經70多歲的母親,不再用那么辛苦的為一家人辛苦勞作,但她和父親卻閑不住。大大的院落里,被她種上了豐富的瓜果蔬菜,而這個大菜園也成了住在這個巷子里鄰居的菜園,院子大,菜多,雨水好,等蔬菜瓜果成熟了,母親便會吆喝鄰里來采摘。
也許正是母親的這種善良和舍得,使她幾次大病都奇跡般的痊愈了。一次是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父親經常會帶母親去縣城“趕集”,每次回來都給我買些好吃的,貪吃的我竟然完全沒有感覺到大人的異常舉動,后來才知道當時母親被醫(yī)院診斷為胃癌,醫(yī)生告訴父親:“盡盡心,病人想吃啥就吃點啥,沒必要花冤枉錢。”但母親卻在一次喝了碗羊肉湯的大吐特吐后奇跡般的恢復了。還有一年母親的腿患了風濕,已經不能下地走路,病的那條腿比正常的那條整整瘦了一大圈,在輾轉幾家醫(yī)院不見好后,父親在街上碰見一個擺攤的大夫,說他能治好,(父母稱他為“野大夫”),父母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買了藥丸,大夫說吃完幾服藥后腿會像針扎一樣痛,問母親能否承受,母親斬釘截鐵的說能。隨后果真像大夫說的,真痛了,但不是像針扎,而是像錐子錐,母親痛的在炕上直打滾,豆大的汗珠往下滾,我對這一幕記憶猶新,當時我和二姐都嚇哭了,好在隨著疼痛過后,母親的腿竟然一天好過一天,最后完全恢復了。2012年我調到一個新單位工作,當時工作很忙,也就是這一年母親得了腦溢血,但卻怕影響我工作,在我平常電話向父母問安時,父母卻將這一切隱瞞了,直到病情好轉才告訴我,這件事至今讓我慚愧不已。當時母親去地里干活,剛走了一半路,母親說他感到頭暈眼花,她輕輕的蹲下去等緩過勁來后趕緊往回返,但在上村口的坡頭時,她又暈了,順著坡倒了下去。當時,經常在母親家玩耍的,只有3歲多的鄰居家的雙胞胎跑到坡頭玩,剛好看到了,一個一邊拽著母親的袖子婆婆的喊著,一個顛顛的跑回家叫來他們的媽媽,鄰居又及時通知了我父親,之后,將母親及時送到醫(yī)院,大夫說幸好只是毛細血管堵塞,經過及時醫(yī)治,現在的母親除了隔一段時間要打一次針預防一下外,身體沒有別的后遺癥。
我們都將這些都歸功于母親的善良和樂善好施。母親說外婆常常給她說:“吃虧是福,待人要寬厚,做人心要善,要記人的恩德”。如今,我們也將這句話牢記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