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帆: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
今天看到一篇短文,是關于一位心理學家分別詢問三名不同建筑工人同一個問題: “請問你在做什么?”
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回答:在做什么?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500元的工資,我才會做這件工作,若不是為了一家人的溫飽,誰愿意干這份敲石頭的粗活;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閃爍著喜悅的神采:我正參與興建這座雄偉華麗的大教堂。落成之后,這里可以容納許多人來禮拜。雖然敲石頭的工作并不輕松,但當我想到,將來會有無數(shù)的人來到這兒,再次接受上帝的愛,心中便常為這份工作獻上感恩。
可見,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huán)境,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前兩者充滿抱怨,為了工作而工作,工作對他們而言成為一種負擔,成為一種煎熬,成為一種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受苦,這樣的人,我想將來也很難找到讓他滿意的工作,甚至成為生活的棄兒,同樣也絕不是企業(yè)可依靠信賴的員工。而第三位,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不到絲毫抱怨和不耐煩,相反,他不僅具有高度責任感與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充分享受著工作的樂趣與榮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想無論工作與生活,都會善待這樣的人,也必定是企業(yè)的優(yōu)秀員工。
這篇短文又讓我想起自己曾經(jīng)看過一本書:威爾•鮑溫的佳作《不抱怨的世界》,里面并沒有什么大道理,只是用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不抱怨”這三個字,其實已經(jīng)把我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它就是期望我們每一個人學會包容、理解、謙讓,用主動、積極、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面對世間的一切是非非,。無論什么事,沒有什么應該,也沒有什么不應該,不要老是怨天尤人,有沒有、能不能真正先從自身找原因。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說不能。如果說千刀萬剮還不能成佛,為什么不能再一次浴火重生?
在現(xiàn)實的工作中,我們會經(jīng)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chǎn)生不滿,引發(fā)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但,我們所有的抱怨和不滿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不能,它只會使問題越來越復雜化,朝相反的方向而去。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對別人產(chǎn)生一種消極的負面影響,腐蝕我們的心靈,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讓我們的意志消沉下去,在抱怨中喪生了積極、樂觀、上進的心態(tài),迷失自我,失去自我,而不再有所為。
細細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又都禁不住的報怨。也許經(jīng)過了眾多挫折和困苦之后,人們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么用處,又能解決什么問題?長期抱怨之后,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真正成為現(xiàn)代的“祥林嫂”。我們要學會更多的放棄,放棄過去的挫折帶給我們的傷害和痛楚,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為自己尋找更多的前進的借口。
在工作中,我們更應該放棄抱怨。我們常常會抱怨工作環(huán)境不好,同事之間不夠和諧,工資不高等等,但當我們放棄抱怨,心懷感恩,用一顆寬容的心投入工作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所期待的一切又已“水到渠成”。過多的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你的心情更加不好。學會不抱怨之后,心情會比較開朗,也會有能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書中不乏至理名言,但我卻深深的記住了一句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書中還提倡“不抱怨”行動,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借助這鑰匙,開啟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對工作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成就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真希望我們都能投身至這場“不抱怨”的行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