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喜酒
鄉(xiāng)下一朋友辦喜酒,我欣然前往。鄉(xiāng)下辦喜酒比城里熱鬧,這是許多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城里人的共識。
剛到村口,就感覺喜氣撲面而來。村口一巨幅指路牌足有半層樓高。指路牌上有新郎新娘的婚紗彩照,有中英文對照的新婚祝福,有到達婚禮現(xiàn)場的指示圖標。驅(qū)車沿路而行,路邊干凈整潔,行人熙熙攘攘。顯然,村上辦喜事,大家都早早地打掃好庭前路邊院后,正興致勃勃去參加婚禮。離婚禮現(xiàn)場還有一里地左右,就有村民在幫著指揮車輛。大大小小的車輛有序地分停在各家各戶的庭院中。通往婚禮現(xiàn)場的大道整潔暢通,立起了許多紅色拱門、氣球。婚禮現(xiàn)場早已搭起了數(shù)百平方米的紅色大棚,大棚中整齊地擺放著數(shù)十張紅布桌子,好一派喜慶的場景。
主人和新郎新娘早已迎候在門口。今天的主人,即新郎的父親打扮得十分特別。臉上畫著花臉,頭戴一頂半米多高的尖頂紅帽子,胸前掛個火鉗,背上背個吹火筒。每個人看了都要開懷大笑一番。大家說這是燒火佬的標準打扮。我不懂燒火佬是什么意思,但鄉(xiāng)鄰們與燒火佬嬉戲打鬧的熱情以及大家爭先恐后與燒火佬合影的場景,確也增添了不少喜慶。
鄉(xiāng)下的喜宴開餐很早,十一點不到,大棚里已座無虛席。按程序,酒席前是先要舉行儀式的。我這個朋友家里比較殷實,請了一家有名的婚慶公司,典型的中西合璧模式。既有西方教堂中交換戒指和誓言,又有中國傳統(tǒng)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只是原來只有三拜,現(xiàn)在拜出十來拜了。婚慶公司的儀式結(jié)束后,鄉(xiāng)親們覺得還不過癮,又由本地一個叫譚姐的人物再次登臺主持。不過這次的主角不是新郎,而是新郎的父親。節(jié)目有燒火佬入會宣誓、背誦燒火公約等等,最后的壓軸戲是燒火佬與新娘對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全場氣氛由剛才的莊嚴神圣一下變成了活躍喜慶。笑聲一浪高過一浪,熱烈的氛圍讓人忘記了自我,每一個人都被淹沒在持續(xù)濃烈的笑聲中。
喝喜酒自然少不了敬酒,喜宴上最要敬的是上親一家。上親坐的席位叫上親席。上親席除坐有新娘娘家人外,還要安排新郎這方德高望重之人作陪。我有幸作為德高之人安排在上親席陪親家公。本想推掉這份殊榮,但旁邊有人告訴我這是不容推辭的。于是,平日并不勝酒力的我也只能打腫臉充胖子,向親家公頻頻舉杯。誰知親家公也是熱情之人,你敬他一杯,他必要返敬你一至兩杯,還生怕不客氣,寧可自己多呷點,似有反客為主之勢。為不負所托,我也只能麻起膽子上,不用說,最終把自己喝高了,醉倒在鄉(xiāng)鄰們的熱情中。
鄉(xiāng)村的喜酒,吃一餐是不夠的。據(jù)說頭一天晩上就是正餐了,叫“陪媒”;婚禮那天的晚餐也是少不了的,叫“留客”;過兩天還有“謝媒酒”,女方的“回門酒”等等。真是禮數(shù)多多,熱情多多。由于中午喝高的緣故,晚上的留客酒我就沒參加了,據(jù)說又是好一番熱鬧。
從鄉(xiāng)下回來,我似乎被一種什么力量所感染,有一種說不出的欣喜與感動,似乎與喝喜酒有關,但又似乎不全是喝喜酒,有一種比酒更濃烈的東西吸引著我,鼓舞著我,讓我為之追憶,為之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