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民:讀《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有感
讀《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有感
文中的主人公保羅出生在一個南亞移民家庭,父親、母親的職業(yè)都是醫(yī)生,文中他這樣描述自己的父親:“我是在父親的缺席里成長起來的,他每天天不亮就去上班,天黑才回家吃口冷飯。”,醫(yī)學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失望二字。
十歲時,保羅的父親因為顧慮生活負擔和三個兒子的教育費用,將家從富裕的紐約曼哈頓郊區(qū)搬到亞利桑那州的金曼。卡拉尼什把金曼描繪為“地處兩座大山之間的沙漠里“,他就在這里徒步旅行和閱讀中成長起來。
起初他學習的最大動力是一種求知欲,他想探究:是什么讓人類的生命充滿意義,這驅使他本想成為一名作家。但在年長女友送他的一本小說的影響下,慢慢對人類生物學發(fā)生了興趣。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通過大腦這個生物器官,我們可以去了解世界和別的許多東西。這個認識正是由原本喜愛的文學帶給他的。后來他在斯坦福大學同時學習文學和生物學,取得了劍橋大學在歷史、科學哲學與醫(yī)學三方面的研究生學位,但這時他開始覺得言語就像是空氣一樣,輕飄飄的,從道德的角度來講,比起行動,思考實在是微不足道,他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決定從醫(yī)去直接體驗生理哲學,接著進耶魯大學醫(yī)學院學習,在實習期間他在書中這樣描述高強度的工作:累的我眼眶泛淚,腦袋生疼,凌晨兩點還在喝功能飲料,但還要不停地思索:這臺手術的病人什么時候醒過來?下個病人什么時候推進來?我今晚什么時候能回家?一直要到最后一臺手術做完,他才會感覺到一天的漫長和自己沉重疲乏的腳步。但離開醫(yī)院之前他還有幾項行政任務,他感覺鐵砧在敲打自己疲乏的神經(jīng)。工作的時候倒是精神百倍,但一走出醫(yī)院,筋疲力盡的感覺立刻就會擊中他,他常常踉踉蹌蹌地穿過停車場,總要在車里先打一會兒盹,然后再開15分鐘的車回家,接著就是癱倒在床。但這并沒有讓他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沮喪。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從醫(yī)的信念:他要追尋死神的步伐,抓住他,掀開他神秘的斗篷,與他堅定地四目相對。
不過這種每天14小時的艱難日子似乎馬上就要到了盡頭,馬上就要從醫(yī)學生變成神經(jīng)外科教授了,獲得了前輩的尊重,獲得了極負盛名的全國性醫(yī)學獎項,幾所著名大學也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36歲的他可以說馬上就要走上人生的巔峰,眼前似乎就是一片遼闊的應許之地,他要帶上妻子露西還有遐想中的孩子們駕船出海共享天倫,以化解他因工作繁忙而出現(xiàn)的婚姻危機,他幻想著,似乎金色的沙灘和波濤洶涌的大海就在眼前……
地球自轉不停,太陽照常升起,一個陰郁沉悶的早晨,他瀏覽著眼前的CT片,診斷結果顯而易見:肺上布滿了數(shù)不清的腫瘤,脊柱變形,一整片肺葉被侵蝕,這樣的片子他已經(jīng)看過幾十套了,可以說是爛熟于心,每次都懷著微茫的希望,想幫患者找到某種可能有效的療法,但眼前這套片子的不同之處在于:患者是他自己。他不想相信再一次拿起片子一個斷層一個斷層地又看了一遍:肺窗、骨窗、肝窗、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再從前到后,
他心里明白這是肺癌,而且是四期肺癌,得病的幾率是萬分之零點一二。
一般的患者聽到噩耗時,會經(jīng)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消沉、接受的過程,保羅恰恰相反,從開始就接受了死亡的來臨,用理性、通達的態(tài)度去面對它,甚至像旁人一樣打量、觀察、體味和笑談診治過程中的軼事,但嚴重的背痛卻不時的襲來,有時疼的他感覺聽見白骨在碰撞,得意的笑聲從耳邊傳到耳邊。他發(fā)現(xiàn)那些感同身受的痛苦雖然從醫(yī)多年其實并未真正嘗過,此時的疼痛讓他感受到患者于醫(yī)生之間原來永遠隔著一段距離。而正是這樣的時刻,他更明確了醫(yī)者的職責:有時不是去挽救病人的生命,而是做一個領路人,引導病人和家屬,度過人生中的艱難時刻,以后還可以創(chuàng)造新生活。
帶著這種信念保羅有條不紊地繼續(xù)著自己的生活,在生命開啟倒計時的情況下,他再次投入到自己曾經(jīng)深愛的工作中,走進手術室穿好手術衣,給病人蓋上無菌布,專門扯了扯四角,確保沒有褶皺,希望手術完美無缺。
這些文字既未多愁善感,也無任何夸張。作為讀者,就像和他一起經(jīng)歷了那些時光,看著他做好想做的事,看著他對親人、愛人、病人微笑。這份兒淡然,讓我們動容,更讓我們覺得溫暖,有力量。
保羅以醫(yī)生和患者的雙重身份,不斷反思自己的生命。他說:“如今驅使我生活著的是一種誠懇的、對于生活的嘗試理解,即什么賦予生命以意義。”“我以為,在生與死的空間中,我一定能找到一個舞臺,不僅能憑憐憫和同情來采取行動,自身還能得到升華,盡可能遠離所謂的物質追求,遠離自我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直達生命的核心,直面生死的抉擇與掙扎。”臨終前,他清楚明白地說:“我準備好了。”他最后一次感謝父母,最后一次抱起女兒卡迪,最后一次對妻子說“我愛你”。
書的末尾,是保羅妻子露西的后記。在兩人的文字中,他們都不諱言曾經(jīng)的婚姻危機,也坦誠寫下了彼此的愛意。露西與保羅的愛情,讓人感動;離別的苦情,讓人心碎。但該書的立意遠高于人世間的種種感情,在對死亡避而不談的普世文化里,這才顯得人之所以為人的尊貴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