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佩希:家庭讀書會
家庭讀書會
在央視一套讀書節(jié)目《朗讀者》圓滿收官之際,我家也因時制宜地開展了家庭讀書活動,這在我家尚屬首次。
開展這個活動的目的頗多,而最重要的是希望激發(fā)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愛上朗讀,愛上文字的韻律節(jié)奏和美感,并培養(yǎng)自信、陽光、大方的性格;此外,希望通過一本書,一種文字內(nèi)蘊的情感把一家人凝聚在小小的客廳,增進情感的融洽和交流。
基于此,在一個周六的夜晚,我和十歲的兒子,周末寄居我家的侄兒和侄女一起參加了這場讀書會。
從周六的上午開始,三個孩子便翻箱倒柜找朗讀的書。我呢,作為被他們邀請參加朗讀的年齡最大的選手,心里早就想好了朱自清的《背影》。下午,孩子們房間傳來朗朗書聲,聲音最大的居然是平時不愛言談的侄兒。看來,這次讀書活動還真選對了,果然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啊!更讓我意外的是:在學校從不愛參加班干部、主持人競選的兒子,這一次居然主動請求把讀書活動的主持人讓他做。
我愉快地答應了。
晚上八點,讀書會正式開始。通過抽簽,侄女1號,侄兒2號,兒子3號,我4號。兒子果然笑嘻嘻地走到前面去主持,在我的指導下,敬禮后交待朗讀的目的和比賽順序,然后宣布1號選手上場。
侄女捧著《泰戈爾的詩》走向前去,笑意盈盈,聲音清亮,普通話比較標準。和我們公司那些第一次參加朗讀比賽的年輕選手一樣,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與觀眾的眼神交流和情感交流,語句沒有抑揚頓挫,整個過程缺乏感情和沖擊力。
侄兒讀的也是《泰戈爾的詩》,與侄女相比,他更放松,能夠感受到他努力地想融進詩中,偶爾也有情感的流露。而讓我驚訝的是:這孩子在朗讀時,并不象平時那樣拘束,展現(xiàn)出了一個和平時不太像的模樣。
輪到兒子了,他臨時決定放棄澀晦難讀的《岳飛傳》,選擇了更符合他年齡特點的《窗邊的小豆豆》。整個過程他也很專注、放松,他讀的文章是最長的,期間有一定的眼神交流,能夠明顯地感受到他抑揚頓挫的朗讀節(jié)奏。雖然沒有打分,但我對這幾個孩子今晚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寫了一個大大的贊!
輪到我了,打開手機里朱自清的《背影》,聲情并茂地讀了起來。把自己融入故事中,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或疾或徐,根據(jù)父親和兒子的角色巧妙地進行語氣轉換,我相信自己把能展現(xiàn)的朗讀技巧都發(fā)揮了出來。一直坐在我對面聽我朗讀的兒子在我讀完后,不由得說了句:讀得好!——能聽到凡事對我挑剔的他一句表揚,真是不容易啊!
朗讀結束后,我們幾人圍坐一起互相點評,互指優(yōu)劣。
“孩子們,你們知道朗讀的真正意義是什么嗎?”
“是讀很多好文章,寫作文可以得高分。”
“是領悟一種生活的意義。”
“可以提高人的修養(yǎng)。特別是女孩子,更要多讀書。”
“你們說的都對。除了你們說的這些,我認為不論采取何種技巧或手段去朗讀,外在的形式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理解文章的內(nèi)在價值。比如《窗邊的小豆豆》帶給了你什么呢?”
“豆豆上學好輕松好快樂呀。”
“對,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什么樣的教育才是真正以孩子為本的教育理念。”
“又比如《泰戈爾的詩》帶給了你們什么呢?”
“星星、月亮、太陽、孩子,還有,還有愛情。”
“對,這些都是美。啟迪了我們對生活、對美的感受和領悟,是吧?”
“是。”
“這些就是朗讀的意義。”
“媽媽,下次朗讀又好久開展呢?”
“只要你們愿意,隨時都行。”我微笑地看著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