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昌明:我珍愛的手表
散文:
我珍愛的手表
現(xiàn)在因為有了手機,許多人不愿戴手表了,要戴就戴名牌或進口手表,作為記錄時間的手表,似乎成為炫耀個人身份的標志。而我這塊“上海”老式手表雖不是進口的,但它卻是我的珍愛之物,35年了,從戴上它那時起,就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左手腕,它給了我幸福的追求,美好的享受,伴隨我走過一天又一天,迎來一年又一年。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手表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屬于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和稀罕物,如果誰家能夠有上一塊上弦的機械手表,可比現(xiàn)在有輛“寶馬”、“奔馳”還顯“土豪”。那時候,在我們內地幾乎是看不到進口手表的,國產(chǎn)手表以“上海”、“海歐”、“山城”為名牌。男人娶親將手表作為首先聘禮,如果家境好的再加上自行車、縫紉機和收音機,將這“三轉一響”湊齊就非常風光了。如今看來,手表的價格是毛毛細雨,但在那時卻是天文數(shù)字,一塊手表售價一百多元,而一般工人的工資每月只有三四十元,買一塊手表很不容易,需要辛辛苦苦積攢許多年。
我小時候,看到大人們戴手表,覺得那肯定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非常的羨慕,但家里的狀況讓我想都不敢想,只好用圓珠筆在自己的手腕上畫一個手表,這也會使我美的不得了,舍不得擦掉。記得讀書時的一天早上,班主任曾老師在上體操課時,舉起雙手向同學們呼喊道:“大家注意了!”只見他的手腕上有一塊明晃晃的手表,同學們都驚喜地相互轉告:快看,曾老師買手表了!不言而喻,曾老師揮動著雙手充滿了喜悅與自信,他的目的巧妙地達到了。但過了半年,曾老師的手表不慎丟了,聽說他為此還掉下了眼淚。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告別學校參工來到煤礦,時而看見師傅們手腕上的手表,又欣賞的不得了,明閃閃、亮晶晶,很是神氣。我的李師傅說:“干活掙錢,養(yǎng)家糊口,活了大半輩子,就掙了這塊手表。”師傅說著無意,我聽了有心,由此踏上了追尋手表的艱難之路,邁開了奮斗購買手表的幸福之路。參工剛報道就領了半個月的工資,16元,我數(shù)了又數(shù),看著一張張的1元券,心里高興極了,心想有了自己的錢,要辦的第一件大事,買手表。后來,工資增漲38元、42元,每月除交父母20元作為生活費外,剩下的慢慢積攢下來,銀行里有了存款,這才敢有買手表的想法。1982年6月26日,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手表,終于戴在了我的左手腕上,“上海”牌全鋼防震手表,花120元。買上了這塊心儀的手表,日思夜盼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那天晚上,我一宿沒有睡好,把手表放在枕頭下面,一會兒拿出來聽聽,一會兒拿出來摸摸,生怕它跑掉。后來,我還買了手腕套罩護住手表去上班,防止手表在工作中受到損壞。
35年了,我現(xiàn)在有了手機,卻依然戴著這塊“上海”老式手表,它從未與我分開,無論上班下班、學習訓練、走親訪友,我和它身影不離,相依相伴。時間越久,感情越深,越舍不得丟棄,這些年來,我一直把它當寶貝似的戴在左手腕上。雖然,我已不知道更換過多少根表帶,對手表修理了多少次,但這塊手表仍然不減當年新貌,它已伴隨我走過青年、中年,還將和我一同奔向老年,我今生今世都不會拋棄它。
蔣昌明
20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