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靈魂落下
別讓靈魂落下
從我記事起,每天早上母親起床都會翻過前一天的日歷,用鐵夾夾起來,然后對著剩余的紙張作出類似歲月匆匆的嘆息,愈是接近歲末,愈為強烈,言語間盡是對往昔的留戀。待元旦這天母親又換上新日歷,新的一年在歡聲笑語中隆重登場,似乎過去的時光又活了過來......四季流轉(zhuǎn),年復(fù)一年,直至今日。
兒時我們一家四口擠在一間不大的瓦房,日歷就掛在炕頭一側(cè)的墻上,特別醒目。日歷每頁的紙都很薄且粗糙,紙面上盡是木屑,上面除印有公歷、農(nóng)歷、節(jié)氣、星期外,還不時穿插著一些生活常識、趣味典故。字體顏色大多是黑色的,但每逢周六周日或傳統(tǒng)節(jié)日,就變成喜慶的紅色。當(dāng)然了,我總是期盼“黑色”的日子過得快一點,“紅色”的日子過得慢一點。
毋庸置疑,春節(jié)是日歷本上極為濃重的一頁,貼春聯(lián)、穿新衣、放鞭炮、年夜飯......普天下中國人都不約而同地奔赴這一場由視覺、味覺、聽覺組成的華麗盛宴。但對于我家來說,大年初三才是正月這座皇冠上最耀眼的那顆珍珠,因為父親母親就是在這天喜結(jié)連理。
每年這天,家中客人總是源源不斷接踵而至,來者大抵都是父親的同事、好友。母親不時端上壓箱底的珍饈美味,父親則不停地與客人推杯換盞,其熱鬧場面宛如新婚,一直延續(xù)到深夜。我呢,美名其曰幫襯父母端茶遞水,實則為了壓歲錢鞍前馬后,竟比平日乖巧了許多,一口一個叔叔叫著,賺的盆滿缽滿。后來我才得知,這是父輩們之間的約定,每年正月都要挨家挨戶走一遭,而我們家就選在了父母的結(jié)婚紀(jì)念日。這也成為了我一年之中最為期盼的一天。
馮驥才曾說,日歷就像一本日記,它是我們生命忠實的記錄。有一次父親不慎丟失公款,足足兩千塊!那時父母兩人的工資加起來不足百元,讓本就拮據(jù)的生活雪上加霜。母親開始四處奔波,走親訪友,東挪西湊,硬是在一周內(nèi)補上了這個窟窿。在漫長的還債路上,為了方便記憶,母親就以日歷為賬本,每花一分錢,每還一筆錢,都一一記錄在冊。它不僅無聲記錄了那段艱辛的過往,也是母親精打細算、勤儉持家的有力見證。
去年8月份,飽受病痛折磨的外婆與世長辭,在忍著悲痛整理遺物時,竟發(fā)現(xiàn)窗欞下掛著的一本泛黃的日歷,一瞬間我的身體仿佛通了電流似的,從上到下都麻了、僵了。日歷顯示的時間是2017年7月19日,正是從這一天開始,原本硬朗的外婆突然癱瘓不起,臥病在床。整整兩年,那本日歷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掛在一旁默默地注視著外婆的身軀日漸消瘦,也許它期盼著外婆能夠站起來翻過那一頁,但終究等來的是時間永遠的定格。我小心翼翼的取下日歷,彈去上面的灰塵,眼淚奪眶而出。
那一刻,我恍然明白了母親翻日歷時的聲聲嘆息。生活中所有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都會在一頁頁日歷上留下鮮明的印記,每每翻來,總會觸及內(nèi)心深處的柔軟??粗槐颈救諝v由厚變薄,由新變舊,正如母親的一頭青絲漸漸變成銀白,無不讓人愁腸百轉(zhuǎn),思緒萬千。
光陰飛逝,時代更迭。曾經(jīng)墻上的日歷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化有形為無形,成為了人們手機、電腦里的工具,每過一天時間都會自動跳躍,看似省去了“翻頁之苦”,卻少了些許對時間的敬畏之情。手機里的日歷,即使是十年后、二十年后、或者更遠的日歷表也會在指尖一劃而過,但掛在墻上的日歷,只有365頁,每翻一頁,就過去一天,它以紙張的厚度丈量生命的長度,不斷的告訴你:人生其實沒有那么多來日方長。
母親常說,只有聽見翻日歷時紙張嘩啦嘩啦的聲音,心里才踏實。她對日歷的虔誠看似“迂腐”,實則頗具意味,仿佛時間能看得見,摸得著似的。而我們總是忙于趕路,天上的云、樹上的花、身邊的人就那樣不經(jīng)意間稍縱即逝,到最后徒留一腔悔恨與懊惱。白巖松有句話說得很好: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是該歇一歇腳步,等一等靈魂。(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