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星期三慢生活
戴上耳機(jī),隨意的點擊音樂播放鍵,開啟屬于我的星期三慢生活。
一到星期三,我都選擇不騎電動車;星期三,我更愿意選擇步行回家。因為這樣我就可以穿過一個繁忙的小菜市場,看駐店的菜販不慌不忙的收撿分類打包當(dāng)天沒賣完的蔬菜,聞女老板在簡易廚房里忙碌出的油鹽味,聽雞販子“買跑山雞”的吆喝聲,聽對面街角那家棉絮小紡織廠的“DuangDuang”聲,直到聽見鞋匠老收音機(jī)的破響聲、直到被路邊大媽燒烤攤的燒炭味嗆到,我才意識到該轉(zhuǎn)入下一條街道了。
當(dāng)我還在遺憾沒細(xì)細(xì)打量路邊釀酒坊有幾個酒缸,沒細(xì)細(xì)分辯酒香是否濃郁時,一條近300米長的拐角街道已經(jīng)走完了。
穿過最后一段臨街鋪面,一路的煙火味考驗著我的嗅覺,有油辣子飄香的是一家重慶面館,底料誘人的是一家老油火鍋店,醬肉味韭菜味的混合面香是一家已經(jīng)歇業(yè)的鮮包子鋪。
埋著頭,雙手揣在兜里避寒,音樂悄然轉(zhuǎn)換成一段輕快的純音樂,我的步伐也不知不覺間變得“躁動不安”,因為正等紅綠燈,我只能原地互換著顛腳來緩解我躁動的神經(jīng)。還好旁邊的行人只是瞟了我一眼,并不曾把我當(dāng)做“好動癥青年”看待。暫且把自己歸為“青年”吧,畢竟我還不想在年齡上暴露自己。
等了90秒紅燈,沖過一個只有20秒綠燈的大路口,我毫不費勁的走了一段下坡路,最后在一條燈光明亮、地面潔凈如新的長約100米的下穿通道里,我順著100*100厘米的地磚縫上演了一場貓步表演,當(dāng)然還好沒有嚇到任何觀眾。
爬梯走出地下通道,走上一條滿是小葉榕的人行道,這片四季翠綠的小葉榕行道樹林,夏天為我遮蔭,寒冬為我避風(fēng)。說到這里,我悄悄地
在心里為她的付出點贊。
人行道上的摩托車友善的提示聲驚動了埋頭趕路的我,抬頭可見街對面就是幼兒園,于是我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同時我也知道這個星期三的慢生活基本就結(jié)束了。
牽上孩子的手,將自己的腦電波調(diào)至與孩子同頻,聽她的心情分享與收獲,然后我空蕩的心被裝滿了,我冰涼的手也被孩子溫暖了,順帶著被溫暖的還有我那顆疲憊的心。(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