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夜話中秋
歲月如梭,四季輪轉(zhuǎn),轉(zhuǎn)眼間已是深秋,下了一周的細(xì)雨,卻在中秋當(dāng)日放晴,昨夜還在遺憾,今日就成了驚喜,沒有月亮的中秋節(jié)是不完美的,提起中秋,第一時間聯(lián)想到的就是那銀盤似的明月。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多少千古名句,多寫于中秋夜賞月時。李白月夜花下獨酌,孤身一人正感愁悶,抬頭望月似見古人,遂以月為友,對酒當(dāng)歌,留下千古流傳的賞月佳句,“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代詩人王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夜露濕身,感覺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lián)翩,輕吟成詩,留下千古佳句:《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相思落誰家”!同是望月,但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各有不同。
中秋佳節(jié)自古都是團(tuán)圓的節(jié)日,描寫中秋的詩句,也多是懷念思念,不論詩句意境如何,對月亮的描寫卻出奇的統(tǒng)一,“美如素,白如練”,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只是賞月的人心境不同罷了。
中秋始于周,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仲秋之月養(yǎng)衰老”,帝王之家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以示對天地日月的敬畏,直到唐朝時才真正成為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自此再未更名,流傳至今,成為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跟中秋節(jié)相關(guān)的傳說非常多。小的時候每逢中秋節(jié),一家人圍坐在院子里,吃著月餅喝著茶,賞月拉家常,我趴在奶奶的膝上,聽她講月亮的故事、中秋的傳說。奶奶說:月亮上住著一位仙女,養(yǎng)了一只玉兔,還未等奶奶說完,我就抬起頭看著月亮,著急的問奶奶:在哪在哪,我怎么看不到?奶奶指著月亮,給我比劃著月亮里陰影的形狀,這個是仙女,旁邊搗藥的是玉兔,你仔細(xì)聽,還能聽到玉兔的搗藥聲呢,我豎起耳朵,卻什么都沒有聽到。后來讀了書,才知道那個仙女叫嫦娥,這個故事叫“嫦娥奔月”。不管是神話還是傳說,都寄托了人們渴望幸福團(tuán)圓的美好向往。
從古至今圓月都寄托了太多的感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東坡借明月寫出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通過月光、月色將相隔千里的兩人聯(lián)系在一起;;“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何等豁達(dá);而宋代詩人朱淑真的《秋夜》更是將秋月寫的傳神,“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更是神來之筆,天上滿月亮如銀盤,卻被梧桐樹蔭遮住,只能透過縫隙看到星星點點。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以天為幕,以地為席,我仰望天空,暮色中一輪明月高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