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辦法
一、目的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所有施工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場所。
三、危險源的辨識內容:
(1)工作環(huán)境:包括周圍環(huán)境、工程地質、地形、自然災害、氣象條件、資源交通、搶險救災支持條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區(qū)(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qū));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易燃、易爆、危險品設施布置;建筑物、構筑物布置;風向、安全距離、衛(wèi)生防護距離等;
(3)運輸路線:施工便道、各施工作業(yè)區(qū)、作業(yè)面、作業(yè)點的貫通道路以及與外界聯(lián)系的交通路線等;
(4)施工工序:物資特性(毒性、腐蝕性、燃爆性)溫度、壓力、速度、作業(yè)及控制條件、事故及失控狀態(tài);
(5)施工機具、設備:高溫、低溫、腐蝕、高壓、振動、關鍵部位的備用設備、控制、操作、檢修和故障、失誤時的緊急異常情況;機械設備的運動部件和工件、操作條件、檢修作業(yè)、誤運轉和誤操作;電氣設備的斷電、觸電、火災、爆炸、誤運轉和誤操作,靜電、雷電;
(6)危險性較大設備和高處作業(yè)設備:如提升、起重設備等;
(7)特殊裝置、設備:鍋爐房、危險品庫房等;
(8)有害作業(yè)部位:粉塵、毒物、噪聲、振動、輻射、高溫、低溫等;
(9)各種設施:管理設施(指揮機關等)、事故應急搶救設施(醫(yī)院衛(wèi)生所等)、輔助生產、生活設施等;
(10)勞動組織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機工程學因素等。
四、危險源辨識方法
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分類
為了便于進行危險源辨識和分析,首先應對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進行分類。分類可任選以下兩種方法中的一種:
1、按導致事故和職業(yè)危害和直接原因進行分類,共分為六類:
a)物理性危險源:
(1)設備、設施缺陷(強度不夠、剛度不夠、穩(wěn)定性差、密封不良、應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運動件、制動器缺陷、設備設施其他缺陷);如:腳手架、支撐架強度、剛度不夠、廠內機動車輛制動不良、起吊鋼絲繩磨損嚴重。
(2)防護缺陷(無防護、防護裝置和設施缺陷、防護不當、支撐不當、防護距離不夠、其他防護缺陷);如:梭礦傳動鏈條無防護罩、洞內爆破作業(yè)安全距離不夠。
(3)電危害(帶電部位裸露、漏電、雷電、靜電、電火花、其他電危害);如:電線接頭未包扎、化纖服裝在易燃易爆環(huán)境中產生靜電。
(4)噪聲危害(機械性噪聲、電磁性噪聲、液體動力性噪聲、其他噪聲);如:手風鉆、空壓機、通風機工作時發(fā)生噪聲。
(5)振動危害(機械性振動、電磁性振動、液體動力性振動、其他振動);如:手風鉆工作時的振動。
(6)電磁輻射(電離輻射:X射線、γ射線、α粒子、β粒子、質子、中子、高能電子束等;非電離輻射:紫外線、激光、射頻輻射、超高壓電場);如:核子密度儀、激光導向儀發(fā)出的輻射。
(7)運動物危害(固體拋射物、液體飛濺物、反彈物、巖土滑動、堆料垛滑動、氣流卷動、沖擊地壓、其他運動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高溫氣體、高溫固體、高溫液體、其他高溫物質);如:氣割產生的高溫顆粒。
(10)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低溫氣體、低溫固體、低溫液體、其他低溫物質);氮、氧氣泄漏。
(11)粉塵與氣溶膠(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塵與氣溶膠);如:洞內二氧化硅粉塵。
(12)作業(yè)環(huán)境不良(作業(yè)環(huán)境不良、基礎下沉、安全過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風不良、缺氧、空氣質量不良、給排水不良、涌水、強迫體位、氣溫過高、氣溫過低、氣壓過高、氣壓過低、高溫高濕、自然災害、其他作業(yè)環(huán)境不良);
(13)信號缺陷(無信號設施、信號選用不當、信號位置不當、信號不清、其他信號缺陷);
(14)標志缺陷(無標志、標志不清楚、標志不規(guī)范、標志選用不當、標志位置缺陷、其他標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b)化學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質(易燃易爆性氣體、易燃易爆性液體、易燃易爆性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質);如:火工品、瓦斯。
(2)自燃性物質;如:煤。
(3)有毒物質(有毒氣體、有毒液體、有毒固體、有毒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有毒物質);如瀝青熔化過程中產生毒氣。
(4)腐蝕性物質(腐蝕性氣體、腐蝕性液體、腐蝕性固體、其他腐蝕性物質);如:充電液中的硫酸。
(5)其他化學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傳染病媒介物;
.致害動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d)心理、生理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負荷超限(體力負荷超限、聽力負荷超限、視力負荷超限、其他負荷超限);
.健康狀況異常;
.從事禁忌作業(yè);
.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他心理異常);
.辨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他辨識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e)行為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指揮錯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他指揮失誤);
.操作失誤(誤操作、違章作業(yè)、其他操作失誤);
.監(jiān)護失誤;
.其他錯誤;
f)其他行為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2、參照事故類別和職業(yè)病類別進行分類,共分為20類:
(1)物體打擊,是指失控物體的慣性力造成人身傷亡事故。如落物、滾石、錘擊、碎裂、砸傷和造成的傷害,不包括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爆炸引發(fā)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是指本企業(yè)機動車輛引起的機械傷害事故。如機動車在行駛中的擠、壓、撞車或傾覆等事故,在行駛中上下車、搭乘電瓶車、礦車或放飛車引起的事故,以及車輛掛鉤、跑車事故;
(3)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與工具引起的絞、碾、碰、割、戳、切等傷害。如工具或刀具飛出傷人,切削傷人,手或身體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傷,被轉動的機具纏壓住等。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4)起重傷害,是指從事各種起重作業(yè)時引起的機械傷害事故。不包括觸電、檢修時制動失靈引起的傷害,上下駕駛室時引起的墜落;
(5)觸電,指電流流經人身,造成生理傷害的事故,包括雷擊傷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處墜落淹溺,不包括礦山、井下、隧道、洞室透水淹溺;
(7)灼燙,是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堿、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8)火災;指造成人員傷亡的企業(yè)火災事故,不包括非企業(yè)原因造成的火災;
(9)高處墜落:是指在高處作業(yè)中發(fā)生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包括腳手架、平臺、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墜落,也包括由地面墜入坑、洞、溝、升降口、漏斗等情況,不包括觸電墜落事故;
(10)坍塌:是建筑物、構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適用于因設計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巖石發(fā)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腳手架倒塌,挖掘溝、坑、洞時土石塌方等情況,不適用于礦山冒頂片幫和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頂片幫:指隧道、洞室礦井工作面、巷道側壁由于支護不當、壓力過大造成的坍塌,稱為片幫;拱部、頂板垮落為冒頂。二者常同時發(fā)生,簡稱冒頂片幫。
(12)透水:指礦山、地下隧道、洞室開采或其他坑道作業(yè)時,意外水源帶來的傷亡事故;
(13)放炮;是指爆破作業(yè)中發(fā)生的傷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氣體瓦斯、煤塵與空氣混合形成了達到燃燒極限的混合物,接觸火源時,引起的化學性爆炸事故;
(15)火藥爆炸:是指火藥、炸藥及其制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中發(fā)生的爆炸事故;
(16)鍋爐爆炸:指鍋爐發(fā)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容器(壓力容器、汽瓶的簡稱)是指比較容易發(fā)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較大的承受壓力載荷的密閉裝置。容器爆炸是指壓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氣體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內盛裝的可燃性液化氣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發(fā),與周圍的空氣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遇到火源時形成的化學爆炸,也稱容器的二次爆炸;
(18)其他爆炸:不屬于上述爆炸的事故;
(19)中毒和窒息:指人體接觸有毒物質,如在誤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氣體引起的人體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廢棄的坑道、橫通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風的地方工作,因為氧氣缺乏有時會發(fā)生突然暈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稱為窒息。不適用于病理變化導致的中毒和窒息事故,也不適用于慢性中毒和職業(yè)病導致的死亡;
(20)其他傷害:凡不屬于上述傷害的事故均稱為其他傷害。如扭傷、跌傷、凍傷、野獸咬傷、釘子扎傷等。
3、危險源辨識準備。在危險源辨識前,各單位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應作好充分準備:
(1)各級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在人員、時間、和其他資源上給予支持和保證;
(2)必須由懂專業(yè)、有經驗的人員組成辨識小組,如生產經理、技術經理、安全特派員、施工隊長、工程師、技術員、安全員、班組長、絞車司機、管庫員、調度員、現(xiàn)場施工人員;
(3)識別和應用的法律法規(guī)要全,基本覆蓋本單位、本項目的所有施工、作業(yè)(工作)及設備(設施);
(4)對參加辨識的員工掌握辨識范圍和類別的基本情況,了解法律法規(guī)對本單位、本項目安全具體要求;
(5)資料準備齊全;
(6)首先確定業(yè)務活動內容及活動場所,然后開始對危險源及其潛在風險進行辨識。
4、危險源辨識方法
(1)調查法:辨識小組按上述內容在現(xiàn)場進行調查、辨識;
(2)安全檢查表辨識法:辨識小組按辯識內容編制安全檢查表,進行辨識;
(3)經驗法:辨識小組按辯識內容,結合以往經驗進行辨識;
(4)經辨識的危險源填入《危險源調查表》內。
5、危險源辨識的確定要點
(1)重大危險源是指能導致重大事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具有傷亡人數眾多、經濟損失嚴重、社會影響大的特征。
(2)危險險源一般出現(xiàn)在:冒頂、突水涌水、煤層瓦斯、斜豎井提升、掘進爆破、基礎開挖、起吊作業(yè)、多人高處作業(yè)、高壓電氣、鍋爐壓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貯運等。
(3)危險源的確定要防止遺漏,不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時的危險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慮組織活動的3種時態(tài)(過去、現(xiàn)在、將來)和3鐘狀態(tài)(正常、異常、緊急)下潛在的各種危險,分析支護失效,設備、裝置破壞及操作失誤可能產生嚴重后果的危險因素。
五、風險評價辦法
1、風險評價應由有關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成立評價小組,在熟悉作業(yè)現(xiàn)場、相關法規(guī)、標準、評價方法后方能進行。
2、專家打分評價法
(1)由評價小組(一般5~7人)對本單位、本項目已辨識出的危險源進行逐個打分,根據分值大小確定一般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在評價時要考慮:A傷害程度;B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C法律法規(guī)符合性;D影響程度;E資源消耗等因素。其分值大小見《危險源評價專家打分法分值表》。
(2)評價時,對應《危險源評價專家打分法分值表》,幾人同時對某一危險源進行打分,然后由主持人將各位專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數,所得分數即為危險源和級別分數。綜合得分在12分以下為一般危險源,12分以上為重大危險源;當A=5和B=5時,也應定為重大危險源。評價情況填入《危險源(專家打分法)評價表》內。
危險源評價專家打分法分值表
評價項目
傷害可能的程度
應得分值
A傷害程度
嚴重
5
一般
3
輕微
1
B發(fā)生的可能性
大
5
中
3
小
1
C法律法規(guī)符合性
超標
5
接近標準
3
達標
1
D影響范圍
周圍社區(qū)
5
場界內
3
操作者本人
1
E資源消耗
大
3
中
2
小
1
3、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
(1)作業(yè)條件危險性評法用與系統(tǒng)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之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這三種因素是:L(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于危險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fā)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賦分標準見下表:
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L)
分數值
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
分數值
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預料
0.5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6
相當可能
0.2
極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經常
0.1
實際不可能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員暴露于危險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E)
分數值
人員暴露于危險
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
分數值
人員暴露于危險
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
10
連續(xù)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1
每年幾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見的暴露
發(fā)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數值
發(fā)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數值
發(fā)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7
嚴重,重傷,或造成較小的財產損失
40
災難,數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財產損失
3
重大,致殘,或很小的財產損失
15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衛(wèi)生要求
(2)由評價小組專家共同確定每一危險源的LEC各項分值,然后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來評價作業(yè)條件危險性的大小,即:D=LEC
(3)將D值與危險性等級劃分標準中的分值相比較,進行風險等級劃分,若D值大于70分,則應定為重大危險源,。危險源評價情況填入《危險源(LEC法)評價表》內。
根據風險值D進行風險等級劃分
分數值
風險級別
危險程度
大于320
一級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xù)作業(yè)(制定管理方案及應急予案)
160-320
二級
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應急予案)
70-160
三級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編制管理方案)
20-70
四級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小于20
五級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無論是專家打分法還時LEC法,危險等級的劃分都是憑經驗判斷,難免帶有局限性,應用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