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珂:堅定地走那條做好人的路——《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早在去年世界讀書日的“知識改變命運 閱讀豐富人生”交流活動上,文聯會員向我推薦了《追風箏的人》,一看是外國作者,本能地就先放到一邊,還是后來女兒又向我推薦,我才拿起來。
沒想到這一看就再也不能放下。書里講述了兩個阿富汗少年關于友誼、親情、背叛、救贖的故事。語言并不華麗,故事也很平實,但就是那么吸引你的內心。感覺似乎自己的心隨著阿米爾在進行一種最溫柔的沐浴,最徹底的清洗,看完書,只有一種舒服暢快在心頭。我們都不是完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懦弱。所不同的是有人是外在的,有人是內在的。
由于身份的不同,兩個年紀相仿的孩子雖然一直在一起玩,二者中間卻隔著看不見的一道溝。看到仆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與侮辱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特別恨阿米爾,恨他的懦弱,而后更感覺他是一個內心陰暗自私狹隘的問題兒童。無意中聽見父親和朋友的談話,得知父親對自己的缺點一直憂心忡忡卻對哈桑大為贊賞時,阿米爾內心對哈桑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敵意,他要削減父親對哈桑的贊賞,要哈桑遠離自己的視線。所以他對哈桑的被欺負冷漠地表示什么也不知道,更過分的是他竟然冷酷地誣陷哈桑偷東西,最終把哈桑趕走。我一直無法理解一個那么小的孩子如何能夠有心機地傷害一個一直對他忠誠而又心存善良的玩伴,對他的所作所為更無法釋懷,心里一直是沉沉的,覺得如果這樣下去,阿米爾最終會毀了自己。不過,我看得出,做了對不起哈桑的事后,阿米爾表面若無其事,但其實他心里有強烈的自責和愧疚。由于母親早逝,阿米爾心里這些細微的波動沒有都被他粗心的父親察覺。倒是父親的朋友、也可以說是阿米爾的精神教父——拉辛汗知曉。而且拉辛汗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看透而沒有點透,他只是陪著阿米爾,欣賞他的寫作才能。
后來由于戰(zhàn)亂,阿米爾隨父親去了美國,學業(yè)有成,成為作家,還娶了心儀的妻子。在這種幸福生活的背后,阿米爾的內心卻始終有一個畫面停留。那就是哈桑的忠誠與自己的背叛。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面對,正如書中所說:“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父親的朋友拉辛汗打電話給阿米爾告訴他:“這里有再次做好人的路。”但拉辛汗去世后,可以說沒有第二個人知道他的所作所為,他曾經對哈桑的傷害,他知道自己過去所作的一切。猶豫再三他選擇勇敢面對,哪怕丟掉性命,一場心靈的救贖就此開始。
一個曾經那么優(yōu)柔寡斷而又懦弱的阿米爾一下子變了,變得堅決果敢,因為他不想讓自己背負一生的愧疚。曾經不敢面對富家子弟的阿米爾為救哈桑的孩子索拉博這次卻選擇了和他對打,一直從事寫作手無縛雞之力的阿米爾怎么會是受過塔里班訓練的阿塞夫的對手,結果可想而知。但也許正是他不畏強敵的勇氣震撼了索拉博,就在他被阿塞夫制于死地的一瞬,索拉博如當年哈桑救他一樣用彈弓射瞎了阿塞夫的眼睛,二人得以趁機逃命。書里情節(jié)敘述平實,但絕對細膩,讓人如同置身現場,感到驚心動魄。
在救出索拉博后,阿米爾又經過好幾個波折才完成收養(yǎng)。而他對于索拉博的身世也沒有隱瞞,而是平靜而坦誠地告訴家人。而后在發(fā)現索拉博有自閉癥后,他又想方設法地通過風箏來讓他開心,并且如同當年哈桑對他承諾的一樣:“為你,千千萬萬遍。”索拉博終于因為玩風箏對阿米爾微笑。至此,阿米爾終于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心靈救贖,而故事也完美地劃上了句號。
放下書,心卻仍沉浸其中,為阿米爾后來的選擇暗自贊嘆。他不是一個獨特的人,他代表著很多人,很多人的心路歷程。因為我們都不是完人,都會在某一階段表現出不完美,但其實犯錯并不可怕,因為我們可以勇敢地選擇走“再次成為好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