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游記
廬山游記
最早知道廬山還是堂弟的名字引起的。堂弟叫“側(cè)峰”,我曾問過叔叔,“側(cè)峰”取于蘇東坡游廬山時寫的《題西林壁》一詩中的兩字。說到此,叔若有所思的吟誦了起來,“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年幼的我從此得知,在中國大地上有座廬山,一座讓古人不識其“真面目”的名山。
長大后,由于對廬山的好奇,零打碎敲地獵到一點關(guān)于廬山的知識,越加想登一下廬山,看看廬山的真面目。去年秋分時節(jié),終于有了上廬山地機會。汽車從西安出發(fā)沿滬陜高速轉(zhuǎn)福銀高速公路,經(jīng)武漢、黃石到達黃梅,最后跨過九江大橋,來到廬山山麓。一路上從導(dǎo)游對廬山的介紹中,得知廬山山體呈橢圓形,鳥瞰若巨鯨,面積約三百平方公里,綿延九十余座山峰,展現(xiàn)出俊秀、挺拔的氣勢,是頗值一游的佳境。
傍晚時分,車子“躍上蔥蘢四百旋”來到海拔一千多米的牯嶺街。這時暮色濃重,氣溫劇降,頓覺寒栗,真是“高處不勝寒”,不少人忙于添衣。面對迷霧涌動,一片混沌,心里暗想,乍一登山,便是山嵐襲人,霧氣朦朧,何以觀山閱嶺,品味自然?
次日大清早,我在街上晨練,迎面走來一老翁,手執(zhí)孤劍,不時舞弄。我恭問老翁,昨晚為何有這般大霧?老翁告訴我,此街有“云中都市”之稱。因自然地理緣故,街市常在云霧之中,時而被云海托起,時而被濃霧重裹,時而被輕紗遮蓋。樓臺亭榭若隱若現(xiàn),宛如天山城郭。老翁一番文縐縐的話語,驅(qū)散了我心中“迷霧”。
等到秋陽漸生,在這山中之街信步游覽,眼前是一片綠樹紅花,穿行其間,如入詩入畫,令人心曠神怡。漫步“花徑”,便見竹林、荷花池、小溪、白亭,以及白居易草堂,此堂雖為后人新建,卻也保留了當(dāng)年“五架三間”、“兩室四牖”、“草頂泥墻”的原始風(fēng)貌,故游人駐足在此較多?!盎◤健痹醋园拙右住对伌罅炙绿一ā芬辉?。當(dāng)年白居易被貶謫,只因直言相諫,得罪權(quán)貴?;◤降男÷诽ど先フ媪钊诵某烈庵?,不經(jīng)意間,想起了古今均有趨炎附勢、阿諛奉承之人,白居易則不然,寧可肝膽相照而丟官,也不奉承屈辱而得志,實在可敬可佩。在花徑公園的西側(cè)是天橋。從天橋邊的崖上俯視,底下是萬丈深淵,極為險驚。相傳元末,朱元璋曾兵敗于此,落得個前無近路,后有追兵的狼狽境地,正在慌不擇路時,一條金龍從天而降,橫臥于兩岸,即刻化作石橋一座,這才絕路逢生。此說已蒙上神話色彩,聊作飯后談資。不過明太祖率兵大戰(zhàn)鄱陽湖,確有史料記載。
沿天橋小徑前行,沒多久就到了錦繡谷。因這里四時花開燦若錦繡,故而得名。當(dāng)?shù)厝私榻B,谷中最珍貴的花卉名叫瑞香?!侗静菥V目》有記載:僧人比丘晝寢于錦繡谷,夢中聞異香撲鼻,至醒后四處尋找,始發(fā)現(xiàn)是此花襲人,故名睡香。后人取吉祥之意,更名瑞香,可惜現(xiàn)在很難尋覓它的蹤影了。無奈之中只好欣賞千巖爭秀、峭壁千尋的錦繡谷了。偶見一巖石伸出山道,表面有幾方大,舉足登之,向西遠眺,唯見天空中云海茫茫,霞光萬道;山下阡陌縱橫,田園碧綠,真是一幅難得的風(fēng)景畫。
游途雖然疲憊,但廬山的景致十分誘人,所以游興正酣。一到含鄱口的含鄱亭,積目鄱陽湖,便見點點漁帆、閃閃銀浪,湖水共長天一色。當(dāng)?shù)厝苏f:“每當(dāng)皓月當(dāng)空,倩影朦朧,奇峰錯列,似乎明月伸手可攬,嫦娥呼之欲出?!彪m不乏想象之成分,但也道出了含鄱口的景致有多美妙。廬山的云霧是含鄱口所孕育,初時只隱隱現(xiàn)出一條淡淡的飄沙,慢慢由淡變濃,形成裹要素帶,隨后素帶化為數(shù)段,漸漸聚成団絮,變?yōu)槎涠浒自疲v空輕揚而去。我特別喜歡這個地方,佇立良久,思緒也仿佛隨著朵朵白云在廬山飄來飄去,讓人流連忘返。
最累人的是游三疊泉,因山路崎嶇,必須跌宕跛行。一路上可見山壁石隙,盡為泉水所滋潤,這山仿佛是空的,滿是瓊漿玉液,山石峭壁包不住,就溢了出來,就連大大小小的鵝卵石,也被泉水沖洗得圓潤光滑。那天,烈日當(dāng)空,稍行一程,便汗流浹背。因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的傳言,眾人遂鼓足勇氣,前行不止。一到山頂,頓覺豁然開朗,三疊泉果真名不虛傳,上級如飄云拖練,中級如碎玉摧水,下級如玉龍走潭,每級各有特色,連成一體,又形成了拋珠濺玉,噴雷奔雪的宏偉氣勢,真不愧為廬山第一奇觀。能夠飽此眼福,一路的疲憊也就消失了。
離開廬山心里頗不寧靜。廬山究竟是何面目呢?頓感三言兩語實難說清。不過要說兩天來的最大感受,不能不感到廬山渾厚凝重,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結(jié)合,同時她又多姿多彩,是多側(cè)面、多方位、多層次的集合。山固然如此,那么人呢?忽然又想到堂弟的名字,個中包涵的意思就顯而易見了。
漓江小記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边@句遞進式的俗語,讀中學(xué)時便聽人說起。甲字乃第一的意思,心想,我曾登過五臺,攀過華山,也曾瀏覽過蘇杭,若按“甲天下”之說,她們?nèi)d于桂林。桂林,究竟什么樣子呢?
這次去桂林時間倉促,只能逗留兩天。住進南園賓館,我便跑到服務(wù)臺,“我們先游哪兒好?”“就兩天!唉,太短了,最好先游漓江?!狈?wù)員說,“不游漓江,等于白來桂林。”
從桂林市區(qū)乘汽車南行。隔窗而望,碧水青山,風(fēng)光旖旎。初到這里的人都會被這絢麗的畫卷所沉醉。導(dǎo)游小姐指著沿途路側(cè)的山峰,告訴我們那是象鼻山,那是穿山,那是龍門,那是塔山……,而真正的風(fēng)光精華還在前面的漓江兩岸,也就是我們泛舟的航程。導(dǎo)游還告訴我們,要從磨盤山登舟,經(jīng)過六個小時的水上運行,抵達陽朔,長達八十三公里水路。
從磨盤山碼頭登上游船。這是年客流量達300萬的大碼頭。
向往久矣的桂林山水、漓江春色,真的展現(xiàn)在眼前了。我置身于山水之間,心曠神怡,如夢如幻?!敖髑嗔_帶,”山如碧玉簪?!辈还趾跆拼娙隧n愈把漓江山水喻為美貌女子,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船往南行。起初,艙內(nèi)幾乎空無一人,大家都登上了甲板,或仰望青山,或俯視碧水。太陽升起了,江水顯得出奇的青藍,微風(fēng)下,閃著碧綠的光澤,山的倒影清晰醒目,前邊的船和狹長的竹筏似在山頂游蕩,更象于白云之中翱翔,如詩如畫。難怪鄧拓先生留下這樣的句子,“如果坐在船上,靜靜地泛游江心,俯看水底的卵石和游魚荇藻,一一可辯,這時候你會覺得連遠山的倒影也和真的山峰一樣,水底如同天空,水天溶而為一了?!?/p>
船往前行。每到一處景點,會放慢速度,船頭喇叭播放導(dǎo)游小組清甜的解說辭。前面臨江有一峭崖,導(dǎo)游告訴大家,這叫父子巖,并講述了父子巖的來歷。古代有龍姓父子二人,造船的手藝特棒,經(jīng)他們造得的船質(zhì)量好,速度快。誰料這信兒傳到圩子上萬元外耳里,硬逼著龍家父子造條大船,準(zhǔn)備把當(dāng)?shù)氐募Z米都搜刮來,到合浦換珠子后進貢官府買頂烏沙。龍家父子恨透了萬元外,決不給其造船,于是躲進這個巖洞,以至饑餓而死。
漓江兩岸,個個秀峰都有其古老而美麗的傳說。船行至望夫石,舉目望去,但見山腰處一塊豎石,酷似少婦背著小孩翹首遙望遠方的丈夫。從桂林到陽朔,沿途的“童子拜觀音”、“螺獅山”、“五指山”、“文筆峰”、“望江亭”等等多達23處奇景,每景都有一個或美好或凄慘或壯烈的故事或傳說。其實,這就是文人雅士依山形而編織的。且以“九馬畫山”為例。陡峭的石壁直立江邊,一塊如巨斧削平的山峰上,經(jīng)千年萬載的風(fēng)雨剝蝕,巖石上輪廊清晰地出現(xiàn)了馬的圖案。于是文人墨客就冠以“九馬畫山”,并附麗一則美妙的傳說,并以詩為證:“自古山如畫,而今畫如山。馬圖呈九首,齊物在人間?!薄爱?dāng)年陳毅老總和周恩來總理游漓江時,畫山觀馬,陳老總看出七匹,周總理辨識八匹;可惜毛澤東主席沒有來過這里,他老人家為真命天子,準(zhǔn)能看出九匹?!蹦俏恍〗沔告傅纴?,人們發(fā)出了笑聲。在我的眼中,那巨大的山壁上,真正象馬的圖案,只有一匹是逼真的。
從桂林到陽朔,漫漫水路,總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不知不覺以至午時。船上的午餐豐盛,人們選擇著自己可口的飯菜。這時,服務(wù)人員指著船頭的音響說:大家可以唱唱歌子,象當(dāng)年劉三姐那樣對對歌吧。一句話,把人們的音樂細胞激活了。于是,你一曲、我一曲地唱起來。當(dāng)然,既有南腔,也有北調(diào)。望著遠處的小船、竹筏,我走到船頭,拿起話筒唱起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歌聲響亮,博得大伙兒一陣掌聲。
沙坡頭
火車的汽笛聲,在峽谷里高亢地回想著,由遠而近,震顫我的心肺。我身體深處,似乎亮起一道豁口,讓鐵軌向天際延伸。身在沙坡頭,我感覺到了時光的久遠,又體會到走向一個地方并留下不走的深長的意味。
在沙坡頭,在這鐵路經(jīng)過的寧夏中衛(wèi),大自然以神奇的筆描繪了不同的景象。鐵路以北,是浩瀚的騰格里沙漠,給中衛(wèi)帶來了“沙都”的別稱,也已荒涼的焦渴拒絕了生命的深入;鐵路以南,則是天下至大至雄的黃河。在沙坡頭,我像置身于兩種狀態(tài)下,體驗到了固體的沙和液體的水,它們都掀波起浪,沖刷著我心的堤岸。在沙坡頭,我不是一個游人,也不是一個過客,我覺著我是此地被陽光曬黑了臉面的人群中的一員。
沙坡頭那巨大的沙的坡面,像一個凝固了的浪頭,在快要打下去的時候,卻定格了。沙漠到這里,似乎便到頭了。下面,水氣籠罩的霧地,黃河千古奔涌著。渾濁的浪花,激濺著,撕打著,一路流向銀川。黃河上的舟楫,是羊皮筏子。艱難覓草覓水的羊,在流完最后一滴精血之后,被吹足了氣,被趕下了水,開始了另外的一聲。這時候的羊,由溫順變成勇者,漂泊在河面上,任由風(fēng)吹浪打,也要完成靈魂的慈航。在黃河牧羊的漢子,腰間的葫蘆里是玉米釀造的燒酒。寒冬臘月,也把褲腿挽得高高的。花兒火辣辣地唱著,把血唱熱了,把粗糙的生活唱成了燒酒。當(dāng)我坐在羊皮筏子上,一次次被黃河水打濕手也打濕遐想的時候,我已把我的前生看見。我一會兒是羊,一會兒是牧者。我由此感到了幸福,也感到了悲傷。
走向沙坡頭的時候,不時在路邊看到“進入林區(qū)”的木牌。我不斷尋找想象中的森林,但我失望了,連一棵粗大的樹木也沒有發(fā)現(xiàn)。不過我畢竟看到了綠色,有些成片相連,有些星星點點,矮小、稀落,未形成浩大的氣勢。我感到吃驚的是,在起伏的沙丘上,分布著一個個草方格,如同不規(guī)則的棋盤。這顯然乃人工所為。時間久長的,草方格已變黑了;更久長的,則依稀可辯印痕;還有很多草方格是新砌的,呈現(xiàn)鮮亮的黃色。后來我才知道,正是這一個個草方格,才讓叢叢綠色在沙漠里誕生。
就在沙坡頭旁的鐵路沿線一側(cè),有一道長長的圍墻,大門上釘著“沙漠植物園”的牌子??撮T的是一位老人,臉上溝壑縱橫,頭頂也已半禿。他正跪在地上吃飯,見我進來,極熱情地招呼著,擱下飯碗,帶我去看植物。聽他的口音,不是本地人,一問,是西安老鄉(xiāng)。老人比劃著說1976年來的,都四十多年了。當(dāng)年這里是滾滾流沙,一棵草也不長,鐵路修通后,常被沙暴淹了鐵軌,火車無法行駛。于是,便來了好多人治沙。說到這里,老人渾濁的眼睛潮濕了,似乎陷入了對往事的回憶當(dāng)中。
治沙何其難!剛開始,種啥啥不活,不幾天,不是枯死了,就是被流沙卷走。怎么把沙子控制住呢?在嘗試了許多辦法都不見效之后,終于摸索出了用草方格固沙這一招。方法很簡單,把干麥草攏成一束,用鐵鏟壓進沙地,使之呈方格狀,格格相連,前后左右貫通,而成一片。然后把草籽灑在草方格里,麥草有吸水作用,又能把罕有的雨水較長時間儲存,而草方格營造的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還能吸附隨風(fēng)而來的灰塵。
這樣,曠古沙漠上,由一星綠而一片綠,終于繁衍出了一百多公里的防沙林帶,并生長起了兩千多公頃林園!當(dāng)回頭看,才明白這么簡單,但仔細想想,又會感到這是何等偉大和了不起!正因為如此,用草方格治沙的成果,被評為全國科研成果一等獎。正因為如此,這里被聯(lián)合國命名為全球環(huán)境保護500佳之一。提起這些,老人神情自豪而凝重。我感覺到,幾十年的歲月,他改變了沙漠,沙漠也改變了他,唯有他的心,還綠著,這綠,在向沙漠蔓延……
又一列火車咣當(dāng)咣當(dāng)開過去了,我感到腳下的沙漠顫動著。沙漠里生長的植物,基本上都是草科或低矮的灌木。這是用四十多年的光陰,才一棵棵長起來的啊。老人帶著我在草叢中走著,并給我介紹各種各樣植物的名字,目光里透露出無限疼愛與慈祥。這叫沙桿,這叫檸條,這叫刺蓬,這叫火草……這些名字起得那么好聽而又讓人聯(lián)想翩翩。羊奶包子、紫嘴、油嵩、燈絮、苦豆子、名蓬……有一種叫花棒的,桿紅如血,像被火燒過一樣,葉子灰白,干枯似能燒,開著雙瓣粉紅色的小花,最大的一株,主干僅拇指粗,已有幾十年的壽命。還有沙棗、沙打旺、芨芨草、紅柳、沙柳、黃柳這些沙漠常見的植物,也在這里扎下了根。在植物叢生的地方,草方格已看不見了。再朝前走,草木漸漸稀疏,而草方格卻多了起來。約摸走了一二里路,我看到了沙漠,望不到盡頭的沙漠,在日光下造型著一個個線條流暢的美人形象?;騻?cè)躺,或仰臥,或半坐,或微立。這是一個沒有風(fēng)的天氣。我知道,當(dāng)沙漠露出牙齒的時候,便會如蛇如虎,成精成鬼,兇殘萬狀。
我登上一座高高的沙丘,依次讓目光掠過防沙林帶、鐵路,看著呈弧形流過沙坡頭的黃河。這是怎樣的組合啊,黃河是走了又沒走,岸靜著,流水卻已“逝者如斯夫”;鐵路不動,火車卻動著;這沙漠,也是凍著的,以往是沙進人退,如今是人進沙退,這都是因為有了不動的草木啊。當(dāng)草木呆在一個地方,再動,根是不動的,家是不動得。我覺得,在沙坡頭,最有情,最值得敬重的,便是這無言的草木。
華山精魂
小時候曾看過“智取華山”的電影,也聽說過“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雖知道華山“險”和“奇”,卻不知這不過是以蠡測海,只是對華山的一得之見,加之時間一長,對華山的印象就更加模糊了。初秋時節(jié),市作協(xié)組織安排到延安采風(fēng),路過華山,有幸前往攀登。一早我們便出發(fā),借助鐵索纜車,在省文聯(lián)小徐的陪同下,我們一行10余人終于登上了西岳華山,于是,對華山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自古華山一條路”,西岳華山以“險”名傳于世,古人云“勢飛白云外,影倒黃河里”。華山主峰落雁、朝陽、蓮花鼎峙聳立,稱為“天外三峰”,三峰之下的云臺、白云、毛女諸峰,各有特姿。透過白云深處,崖危絕壁,峽谷深邃,清泉飛瀑,蒼松掩映,更使人流連忘返。公元七二四年,唐玄宗在途經(jīng)華山時曾留下“翠萼留鈄影,懸崖凝夕煙。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的詩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認為華山高為五岳之最,中天而立,旁絕攀援,端冕凝旒,有五者君臨天下之象,而想倚仗黃河、華山之險,建都關(guān)中。雖然后來選取南京為都,但對五月之中的西岳華山極盡祭祀之禮。朱元璋嘆華山天險,恐怕不能親自游玩觀賞,成為一生憾事,因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他在《夢游西岳文》中寫道:“猗!西岳之高也哉。吾夢而往。去山將百里,忽睹穿云抵漢,巖崖燦爛而無光。正遙望間,不知其所以。俄而,已升峰頂,略少俯視,見群巒疊嶂,拱護周回,蒼松森森,遮巖映谷?!薄啊贂r,一神跪言曰:慎哉,上帝咫尺。既聽斯言,方知西岳之高,柱天之勢如此。于是乎,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再拜。瞻天,愈覺神殊氣爽,體健身輕。俄聞風(fēng)生萬壑,雷吼諸峰。吾感天之造化,必民獲豐年?!焙笕丝瘫浵麓宋模确旁谖髟缽R萬壽閣,后移至游岳坊以供觀瞻。清代,對祭祀華山特別重視,大至風(fēng)調(diào)雨順,皇帝登基,小至冊封妃嬪,皇帝龍體欠安,都要派官員或由皇帝親自致祭。據(jù)清李榕編寫的《華岳志》載,康熙在位時,基本人祭華山的活動就有八次之多。
“山之名,以人著;山無名人,山不名矣”。由于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道士等相繼游覽華山,使峭拔險峻的華山隱藏著巨大歷史文化精魂?!稌?jīng)》、《竹書紀(jì)年》、《資治通鑒》等書均記有“唐堯四巡西岳”、“舜三巡西岳”之說?!稌?jīng)、禹貢篇》認為華山為軒轅黃帝會群仙之所。以后秦始皇首祭西岳,漢武帝修建集靈宮,唐玄宗以華山為本命,宋太祖趙匡胤,明朝朱元璋,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一直到光緒都祭岳不斷。李白、杜甫、顏真卿、李商隱、劉禹錫、韓愈、白居易、蘇軾、陸游、袁宏道、徐霞客、顧炎武、袁枚等詩人都與華山有“緣”。華山也是道教名山,現(xiàn)存道教宮觀二十多座,據(jù)說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曾煉丹修道于華山。
西岳華山雄踞關(guān)中,東臨潼關(guān),西窺秦川,南接秦嶺,北瞰黃河、渭河與洛河,扼中原進出西北五省之門戶,有如“太華俯咸京”之勢和奇拔俊秀賽四岳之姿,可見她所處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西岳華山還有不少傳奇故事。據(jù)說:華山是五岳中最年輕的山,至今仍在長。古人認為,名山大川為神所造,《史觀·封禪書·正義》云:“華山本一山,當(dāng)河水過而行,河神巨靈手蕩腳蹋,開而為兩,今腳跡在東首陽下,手掌在華山,今呼為仙掌,河流于二山之間也。”帝堯是帝窖的兒子,黃帝的玄孫。堯帝在他繼位五十年的時候,特意到華山瞻禮,華封人曰:“嘻,請祝圣人,使圣人多福多壽多男子”,帝曰:“辭。多男子則多懼,多富則多事,多壽則多辱?!比A封人曰:“天生萬民,必授之職,多男授職何懼之?有富使人分,何事之有?夫圣人鶉居而彀食,天下有道,與物皆昌;天下無道,修德就閑;千歲萬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仙,何辱有之?”。這番話,就是中國文化史上有名的“華封三祝”和“帝堯三辭”的故事。西岳華山還有相傳漢武帝“尋父”建集靈宮、唐玄宗封華山神為金天王并御碑撰文的故事。
值得人深思的是,唐玄宗統(tǒng)治初期,政治清明,躬親政事、國富民強,大唐氣象顯赫青史。而到晚年時卻沉溺酒色,國內(nèi)政治局勢危傾,安祿山、史思明反唐,唐玄宗倉皇出逃,在馬嵬坡縊死愛妃楊玉環(huán),皇位最后也被其子奪走,大唐江山此后走向沒落。一百年后,黃巢起義軍自潼關(guān)進兵長安,路經(jīng)華陰,焚燒西岳廟,將唐玄宗在西岳高五丈多、闊一丈多、厚四尺五、堪稱天下第一碑并以“開元盛世”之象征的銘碑燒成殘碑一塊。華山神金天王并沒有幫助唐朝挽回最后的覆滅。今天我們游覽西岳廟,看到的是“飄飄如飛”的殘缺之美,還是傷感人事滄?;蚰慷矛F(xiàn)實生活的殘酷無情?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道白云低”這是當(dāng)年雅氣未脫的七歲小孩寇準(zhǔn)登西岳時所詠《華山》一詩??軠?zhǔn)為官十四年,清廉正直,終生不積蓄錢財,被譽為“無第宰相”,寇準(zhǔn)一生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敢于向皇帝犯顏直諫,結(jié)果幾起幾落。天圣元年(1023),寇準(zhǔn)死于被貶雷州(廣東海康)。時人薛剛有詩記曰:忠臣非不受君知,自是功高勢必危。決策澶淵危如卵,穿身南宋命如絲。蒸羊不報前生怨,枯竹還萌死后枝。今日舂陵拜公像,高山仰止起遐想。
華山,險峻神秘的雄姿,自然一日難以全覽眾景。我沒有最后登到山頂,有點遺憾,看到同事們登上峰頂后一個個曬得赤紅的臉像喝了烈酒般高興,我暗自為他們慶賀。據(jù)他們說攀登華山最高峰——南峰,只能用雙手緊扣兩邊鐵索,像猿猴一樣手腳并用,的確可以使凡俗之人回身卻步,仰望徘徊。然而,正因為“險”,也使游人忘卻塵囂之煩惱?!吧钲秩f松,俯窺百仞,無萬仞也。十仞猶冷汗出,何假萬仞乎!華山靈秀,盡在斯嶺”,華山之險,確叫人冒汗?!半U”與“美”聯(lián)在一起,“險”往往又與“危”連在一起。過去在沒有鐵索纜車之前,登山更是困難。1983年5月1日,登山游客多之三萬人,便發(fā)生《華山搶險記》新聞事件。盡管如此,華山確是偉大,華山精魂穩(wěn)藏在每一座山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