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不僅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歷程,更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風骨和氣節(jié)。“歷覽前賢國于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來中華民族都以勤儉著稱,以廉潔為念,歷朝歷代也有無數(shù)先賢圣人書寫了廉潔的傳奇,以廉潔展現(xiàn)著自身的傲骨。
在我國歷史上有無數(shù)廉潔奉公的官員,如家喻戶曉的包拯,他不僅成為當時人人稱頌的清官,更被后世所贊頌,在諸多文藝作品中更是大肆渲染了他的一言一行。作為一名官員包拯始終銘記為民請命之責,無論什么樣的案子他都能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在那個到處賄賂的時代,包拯更是絲毫不為所動,即便一把青菜,包拯都會嚴詞拒絕,也正是因為包拯剛正不阿、秉公執(zhí)法的為官態(tài)度,才被一代又一代人所銘記。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無論是治國還是謀生都要始終秉承廉潔思想,要以古代先賢為榜樣和前行的力量,以他們剛正不阿的姿態(tài)作為導向,無論身處何種崗位都要始終堅守廉潔意識,為自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層。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廉潔也成為每一位黨員的信念,他們在各自崗位默默無聞貢獻著,并從不濫用職權(quán)為己所用。如我們的周總理,一件襯衫補丁連著補丁,卻依然還是舍不得丟棄,而是要求領(lǐng)子換一下接著穿,周總理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老百信身上,放在為民服務(wù)上,他自己在物質(zhì)上從未要求過,甚至于飲食都極為簡單。就是這樣令人敬佩的舉動才讓老百信深深的記得和懷念他。而中國共產(chǎn)黨每一名黨員都如同周總理那樣一直將廉潔貫穿于始終,將廉潔意識深深的嵌入到骨血中,融入到行動中。
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廉潔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更是落入于行動上的準則,古往今來堅守兩袖清風的數(shù)不勝數(shù),正是因為具備堅實的廉潔之念才讓如今的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列,才讓曾經(jīng)那個破碎中的山河逐漸強大,才讓人民沐浴于美好的生活中。廉潔不僅是華夏生命之魂,更是國家發(fā)展的根基,始終保持廉潔準則才能讓國家擁有更良好的發(fā)展前景,才能讓國家始終保持繁榮富強的局面,因而永葆廉潔思想是華夏的基石,也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