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煤礦安全生產網!

湖南省婁底市資江煤礦“1.14” 煤與瓦斯突出特大事故案例分析

作者:煤礦安全生產網 2008-09-20 21:54 來源:煤礦安全生產網

2002年1月14日21時39分,婁底市資江煤礦3336回采工作面發(fā)生鄰近層煤與瓦斯突出,死亡18人,直接經濟損失:150萬元。經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湖南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牽頭,成立了省、市聯合調查組。調查組人員深入井下勘察,查閱有關資料,研閱專家組的技術鑒定報告,取得了大量證據,查清了事故原因,確認該起事故為責任事故

一、礦井基本情況

1.礦井概況

礦井位于冷水江礦區(qū)向斜南部轉折端的東翼,開采下石炭統(tǒng)測水組煤系。井田內構造簡單,大、中型斷層不發(fā)育,但小型斷層較多,主要發(fā)育北東和北西走向的張扭性或壓扭性斷層,落差一般小于1m,少數大于2m,對煤層開采帶來一定影響。含煤七層,均為無煙煤,其中Ⅱ、Ⅲ、Ⅳ煤為可采煤層,Ⅴ煤局部可采,其余不可采。

Ⅱ煤層煤厚0-1.8m,一般0.89m,屬較穩(wěn)定煤層。

Ⅲ煤層煤厚0.49-4.24m,一般1.9m,屬較穩(wěn)定煤層。1987年《湖南省資江煤礦施茶亭礦井擴建初步設計說明書》中指出:“在資江區(qū)段東翼Ⅲ煤、Ⅳ煤都為煤與沼氣突出煤層;資江區(qū)段西翼僅Ⅳ煤為煤與沼氣突出煤層”,但實際開采中Ⅲ煤層在東、西兩翼都發(fā)生過煤與瓦斯突出。因此,Ⅲ煤層應屬煤與瓦斯突出煤層。

Ⅳ煤層煤厚0-3.01m,一般1.29m,賦存不穩(wěn)定。屬煤與瓦斯突出煤層

Ⅴ煤為局部可采煤層,煤厚0-1.97m,一般0.69m,賦存不穩(wěn)定。屬煤與瓦斯突出煤層。

Ⅱ煤層頂板為砂質泥巖、細砂巖,底板為砂質泥巖,Ⅱ煤與Ⅲ煤的層間距10-15m。Ⅲ煤層底板為薄-中厚狀細砂巖,層間夾薄層泥巖。Ⅲ煤與Ⅳ煤的層間距平均3.43m,Ⅳ煤底板為細砂巖。

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屬中等類型,無煤塵爆炸危險,煤層無自燃傾向。礦井瓦斯等級屬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13.21m3/min,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33.83m3/t。

礦井采用斜井多水平開拓方式,走向長壁式采煤方法,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擴建設計為三個水平開采。第一水平標高為-30m,已開采完畢;二水平標高為-200m,為現有生產水平,共分為301、303、305、307四個采區(qū),現有303、305兩個生產采區(qū);第三水平標高-400 m,尚未開拓。

礦井采用中央邊界式通風方式,有2個進風井、1個回風井。礦井總進風量為3162m3/min。通風、排水、供電、提升運輸、壓風系統(tǒng)齊全。今年年初編制了《資江煤礦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正在上報審批之中。

2.礦井防突情況

據該礦煤與瓦斯突出臺帳記載:從1975年5月7日,至2002年1月13日,全井共發(fā)生突出269次,其中3煤突出157次(東翼突出106次,西翼突出51次),4煤層突出86次(東翼突出21次,西翼突出65次),其余煤層突出26次。特大型煤與瓦斯突出(≥1000噸)6次,其中有2次發(fā)生在3煤層的東翼,有3次發(fā)生在4煤層,有1次發(fā)生在5煤層。該礦最大一次突出是2000年8月 27日發(fā)生在303石門(-153水平)揭穿5煤層時,突出煤巖量達4000余噸。

該礦從1969年開始采取開采Ⅱ煤層作為保護層的區(qū)域性防突措施,1998年10月部分停采Ⅱ煤,至2001年6月全部停采(3326工作面未開采)。石門揭煤采用深孔松動爆破排放瓦斯、配合遠距離或全井撤人震動性放炮等措施。1979年礦井建立瓦斯抽放系統(tǒng),斷斷續(xù)續(xù)進行了瓦斯抽放,1989年停止了瓦斯抽放。

3.303采區(qū)的基本情況

(1)地質情況

303采區(qū)位于礦井西翼,東鄰301采區(qū),西與305采區(qū)接界,南(淺)部為二水平203采區(qū)(已采完),北部為深部未開拓區(qū),為一緩傾斜單斜構造,煤層傾角160-350,一般220,無大的地質構造,但小斷層、小褶皺發(fā)育。含煤七層,其中Ⅱ煤、Ⅲ煤、Ⅳ煤賦存穩(wěn)定,為可采煤層,Ⅴ煤為局部可采。303采區(qū)屬資江河下開采,但與資江無直接水力聯系,無突水危險,主要水源是煤層含水層通過裂隙導入回采空間。

(2)巷道布置情況

303采區(qū)為二水平上山采區(qū),回風水平標高為-30m,運輸水平標高為-200m,布置三條底板巖石集中上山,其中一條回風上山、一條進風軌道上山,一條皮帶上山;設計4個區(qū)段,區(qū)段垂高44m,斜長約120m,1-3區(qū)段沿Ⅱ煤、Ⅲ煤、Ⅳ煤分別布置的3321、3322、3323、3331、3332、3333、3334、3341、3342等9個回采工作面均已開采完畢,現正在回采3336和3344工作面。

(3)通風、運輸情況

303采區(qū)實際風量1134m3/min。分別供3344、3336回采工作面、3336第二電平巷、3325掘進頭等主要地點用風。

3336回采工作面總進風356m3/min,總回風360m3/min。

3336第二電平巷靠局部通風機送風,11kw的局部通風機安裝在距其開門地點的3336運輸巷進風側15m處,乏風經聯絡巷進入3336運輸平巷串入3336回采工作面。

回采工作面乏風經3336回風巷進入3333回采面采止線維護的通風上山,再進入303通風上山、203通風上山,由五號風井(抽風機兩臺,型號為:2k60-4AN018-185、2k60-3AN0-18-185)排至地面。

3336回采工作面采用溜槽運輸、電溜子巷采用刮板運輸機運輸,運輸巷則采用軌道運輸、人力推車方式。

4.3336回采工作面情況

3336回采工作面位于303采區(qū)-153區(qū)段東翼,其西鄰的3335工作面還未布置,上段的3334工作面已經采完,下段的3338工作面還未布置。工作面運輸巷標高為-148.4m,回風巷標高為-104.38m,走向長370m,傾斜長110m,傾角220,煤厚平均1.7m,頂板為黑灰色薄層狀砂質泥巖與砂巖,平均厚度約8m,底板為細砂巖,厚度為4.8~5.35m,構造簡單。

《3336回采工作面作業(yè)規(guī)程》指出:本工作面下部Ⅳ煤為突出煤層,且Ⅲ煤與Ⅳ煤層間距較小,在掘進運輸巷時瓦斯涌出量大,預計回采過程中瓦斯涌出量較大,必須嚴格加強通風管理和瓦斯防范措施,保證工作面有效風量,確保工作面瓦斯不超限。同時規(guī)定:回采工藝采用MZ-12型電煤鉆打眼,放炮地點設在離工作面100m的電平巷內,爆破裝煤和人工攉煤相結合,單體液壓支柱配絞接頂梁支護,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采用“采四放一保三”循環(huán)放頂方式,工作面最大控頂距離為3.4m,最小控頂距2.6m,放頂步距0.8m,初次放頂控頂距離為5.8m。在“一通三防”方面有8條安全措施,但對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缺乏具體規(guī)定。

該工作面于2001年5月開始布置巷道,2001年12月形成回采工作面,2002年1月8日早班正式投產。至事故發(fā)生時,工作面從開切眼沿走向上段(斜長50m)已向前推進了6m(含開切眼),下段(斜長60m)向前推進了7.2m(含開切眼),共產煤1290噸。1月14日早班,工作面開始初次放頂,分管生產安全技術的副礦長黃祖德和分管安全的礦長助理羅建松帶領生產技術科、安全監(jiān)察科等科室人員到工作面指揮。原切眼的木支架、工作面的兩排木支柱及部分單體液壓支柱被拆除,工作面下段斜長15m范圍直接頂板部分垮落,15m以上直接頂板和老頂沒有垮落下來,最大控頂距離達7.3m。

5.3336電溜子平巷(第二電平巷)掘進工作面情況

3336電溜子平巷于2002年1月8日開始掘進,與3336工作面回采同步相向進行,,采用局部通風機送風,乏風串入3336回采工作面。《3336電溜子平巷掘進工作面作業(yè)規(guī)程》規(guī)定:掘進采用電煤鉆打眼,班中放炮,人工裝煤矸,梯形木支架支護。至事故發(fā)生時,該掘進頭已掘聯絡巷10m,平巷23m,與3336第一電平巷的聯絡巷還相差17m未貫通。

二、事故經過

2002年1月14日中班(16時至24時),3336回采工作面區(qū)域有38人在作業(yè),其中采三隊23人、開拓掘二隊8人、快速掘一隊(維修隊)7人。

采三隊23人在3336回采工作面作業(yè)。值班隊長陳初華組織召開進班會后,帶領安檢員1人、打鉆工1人、放炮員1人、大工5人(班長1人、副班長1人)、小工3人、推車工11人下井。

開拓掘二隊8人,由班長彭春輝帶領,在3336第二電平巷掘進。

快速掘一隊7人,由劉選升分隊長帶領,在3336回采工作面回風巷維修巷道。

采三隊人員進入3336回采工作面后,打鉆工吳楚信首先打眼,放炮員劉新云于19時50分放了第一次炮,然后出煤、支架,接著繼續(xù)打眼, 21時24分左右,放了第二次炮(炮眼地點離上、下出口均約40米,放炮長度約30米)

放炮員和打鉆工2人在放完第二次炮后,從3336工作面經回風巷出班。安檢員蔡景云在放完第二次炮后,從回風巷站崗處返回3336工作面檢查瓦斯,瓦斯?jié)舛葹?.9%,然后從回風巷出去到-30炸藥庫退交剩余雷管。

21時39分,在距回采面上出口180米處維修回風巷道的快速掘一隊7人,突然感覺到“呼”的一下來了一股風,風速很大,意識到發(fā)生了瓦斯突出,立即往外撤退,安全脫險。

開拓掘二隊1名職工,因腳受傷提前出班;還有1名職工在3336運輸平巷推車至翻罐籠處脫險。

推車至-153石門翻罐籠附近的采三隊8人(劉滿紅、姜勇彪、謝長富、張建華、鐘建長、劉興旺、吳明光、郭上松),發(fā)現風流逆轉后立即往外撤退,安全脫險。

21時42分,從3336回風巷撤退至-109m水平翻籠處的快速掘一隊班長曾長龍用電話向礦調度科報告:“3336電平巷瓦斯突出,-109水平翻籠處瓦斯達10%”。

三、事故原因分析

根據專家組技術鑒定,資江煤礦“1.14”事故類型是:回采工作面下鄰近層煤與瓦斯突出。突出地點位于該礦3336回采工作面下出口往上29.3m~64.80m之間,底板窿起面積約200m2,涌出瓦斯量約4.1萬m3,瓦斯逆流距離約400米。事故聯合調查組經過認真調查分析,認定本次煤與瓦斯突出傷亡事故的原因如下:

1、直接原因

⑴ 資江煤礦開采的Ⅳ煤層具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且3336回采工作面開采的Ⅲ煤層與Ⅳ煤層層間距較近(間距為4.8m~5.35m),是本次事故發(fā)生的內在原因。

⑵ 3336工作面開采,底板形成了板狀“巖梁”,隨著回采面的推進,其巖梁跨度增大,作用在“巖梁”跨度兩邊的支承壓力也不斷增大;同時由于采空區(qū)面積逐漸增大,巖梁上承受Ⅳ煤瓦斯壓力的向上作用力在逐漸增大;初次放頂支柱拆除后,改變了“巖梁”中部的受力狀態(tài),支柱對回采工作面放頂區(qū)底板的反作用力大大削弱。上述三種力的相互作用,使Ⅲ煤層底板抵抗能力不斷削弱,直至達到極限。本次突出前放炮產生的震動,最終使底板“巖梁”拉裂破壞,并迅速彎曲窿起,直至與頂板相抵,破壞了回采工作面原有的通風系統(tǒng),并伴生多條裂縫,急速涌出大量高濃度瓦斯,產生長距離瓦斯逆流,造成進風側人員來不及撤出窒息死亡。

⑶ 因上部保護層Ⅱ煤層3324和3326采面未開采,致使其下部Ⅲ煤層的3336回采工作面和Ⅳ煤層的3346回采工作面未受到卸壓保護,Ⅳ煤層中的瓦斯未能得到有效釋放,這也是未能防止近距離的Ⅳ煤層初期卸壓的瓦斯突然涌入本回采工作面的重要原因。

2、間接原因

(1)由于缺乏信息交流及技術水平的局限,煤礦管理人員對開采近距離保護層時,可能由被保護的下鄰近煤層初期卸壓導致向開采層突出造成人員傷亡事故缺乏認識和預見,故而忽視了采取相應有針對性的措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認識原因。

(2)長期以來,對Ⅱ煤、Ⅲ煤作為保護層開采的效果缺乏細致的資料收集和技術論證,在沒有采取其他有效的防突措施的情況下,錯誤地決定停止3326工作面開采,以致Ⅳ煤層的突出危險未能得到消除,是此次事故發(fā)生的主要管理原因。

(3)在沒有充分依據證明并按規(guī)定審批程序審定三采區(qū)Ⅲ煤層是非突出危險煤層時,片面認為303采區(qū)Ⅲ煤層為不突出煤層,且在3336回采工作面進風巷安排電平巷掘進隊,相向平行作業(yè),串聯通風,回風巷安排維修隊,又未按《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規(guī)定使用下井人員隔離式自救器,安裝壓風自救系統(tǒng),是此次事故擴大的重要原因。

(4)3336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頂,未按《作業(yè)規(guī)程》規(guī)定在切頂線加密支柱及沿切頂線一定距離打木垛,便繼續(xù)采煤作業(yè),是造成此次事故生產管理上的一個原因。

(5)未建立防治煤與瓦斯突出專門機構和配備必要的防突裝備。

四、防范措施

(1)必須重新深刻認識資江煤礦各突出危險煤層在采掘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災害的危險性。要認真總結“1.14”事故的教訓,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近距離煤層群開采時鄰近層瓦斯對本煤層工作面可能發(fā)生的突出事故;要明確Ⅲ煤層具有突出危險性,必須按突出煤層進行管理。

(2)在資江煤礦現有地質條件下,開采近距離有突出危險煤層群時,要首先開采Ⅱ 煤層作為保護層,以解決Ⅲ、Ⅳ煤層近距離開采的瓦斯問題。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并予以實施。在無Ⅱ煤層開采保護的區(qū)域,可選擇Ⅲ煤層作為Ⅳ煤層的保護層開采。在Ⅲ煤層回采工作面開采初期,應加密向Ⅳ煤層垂直走向布置抽放鉆孔進行預抽。在開采Ⅱ煤層或Ⅲ 煤層作為保護層的同時,可配合瓦斯抽放。

(3)要在認真吸取“1.14”事故教訓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開采順序,重新調整礦井采掘部署,改革巷道布置,以適應礦井防突工作的需要。建議改變回采工作面運輸方式,改現在的刮板運輸機與軌道運輸混合方式為單一的刮板運輸方式,徹底解決刮板運輸機巷(該礦俗稱“電平巷”)掘進與回采工作面相向平行作業(yè)、串聯通風問題。

(4)結合“1.14”事故的教訓,組織有關業(yè)務科室管理人員和井下作業(yè)人員認真學習《煤礦安全規(guī)程》中有關通風、瓦斯防治、煤與瓦斯突出防治的規(guī)定,加強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努力提高現場管理人員及井下作業(yè)人員的技術素質。加大瓦斯防治方面的資金投入,設置專門的瓦斯防治機構,備配足夠的專業(yè)技術人員,購置足夠的防治瓦斯裝備。對有突出危險煤層的開采,嚴格按《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要求,采取“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

(5)加強技術管理工作,對本礦各突出危險煤層的瓦斯壓力、瓦斯含量以及開采保護層的有關參數進行試驗測定,完善各種技術臺帳,為礦井采取防突技術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6)鑒于資江煤礦系煤層群開采,且各煤層間距很近,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各不相同,必須按《煤礦安全規(guī)程》的要求,加強該礦瓦斯地質工作力度,對全礦井瓦斯分布、煤層賦存狀況、地質構造狀況、各煤層相互關系等進行研究分析,繪出相應的瓦斯地質圖,以指導日常瓦斯防治工作。

(7)婁底市是我省重點產煤市,自然災害嚴重,重特大事故多,建議市政府加強市煤炭局的技術管理力量,對國有重災煤礦更要注意保持技術力量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及時配備總工程師,防止對安全生產有重要作用的崗位出現空擋。

煤礦安全網(http://m.cltuan.cn)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礦安全生產網 徐州鑄安礦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